• 30阅读
  • 0回复

让整个社会都来爱老师——推荐《我爱老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30
第8版()
专栏:

让整个社会都来爱老师
——推荐《我爱老师》
余心言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建立教师节的决定不久,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就出版了《我爱老师》,十分适时。
这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十三篇文章,三万多字。可是,它却包含着极其深厚的情谊。作者大抵都是相当知名的人物了。他们的成就当然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但他们并没有忘记老师的心血。几乎每一个人都谈到,老师不但教给了他们知识,而且教会了他们怎样做人,怎样治学,引起他们求知的兴趣,纠正他们不良的习惯等等。这十三位作者用他们亲身的经历再次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任何伟大的人物都不是生下来就伟大的;没有“生而知之”的圣人,只有“学而知之”的杰出人物。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老师。
我小时候看童话,说鸭妈妈教小鸭子游水。其实,没有鸭妈妈教,小鸭子下到水里,照样会游,因为这是它的本能。人类就不同。我们每天面临的各种问题,无论是开飞机或者是点火做饭,都不能只靠本能,而要靠知识。而知识是不可能遗传的,只能通过后天的学习。人类愈前进,知识愈丰富,教师的作用就越重要。
刘绍棠同志的一篇文章的题目叫做《老师领进门》,“领进门”三字用得极好。我国民间历来就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说法。可是,许多人往往忽视了“领进门”的意义。一个小小的娃娃,面对知识的迷宫,谁能没有向导就闯进去遨游?编辑《我爱老师》这样的小册子,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儿童大抵对老师都是很尊敬的,可是他们幼小的心灵往往还不能充分理解老师那一份苦心,看了这些大人写的回忆文章,他们对老师的一言一行,也就必然会有更好的理解。已经离开了学校的人,照理可以从后来的社会实践中更深刻地体会教师当年的“插柳之恩”(借用刘绍棠同志的语言),可是时间又往往使过去的印象变得淡薄,看了别人的回忆文章,对于引起他们自己的联想是会有所帮助的。
三月间,北京市举行了一次优秀教师和他们的学生的座谈会。陈云同志为这次座谈会题词:“四化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把尊师的深远意义,用简单明确的语言作了充分的表达。我们的民族要腾飞于世界,我们的国家要富强,人民要富裕,都非尊师不可。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陈云同志所指出的这三个“需要”,还存在着不少障碍。在吃“大锅饭”的情况下,一些单位往往不容易感到人才的重要,即使感到了,也只知道伸手向上要,而不容易想到要向教育投资。干好干坏一个样,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一个样,使人们失去求知的热情,向他们“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也就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使我们高兴的是,在改革的春风中,这些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有些至少可以看到变化的希望。改革的春天,也是教育事业的春天,广大教师的春天。在这个时候,让我们大家都来想一想,怎样在整个社会中造成浓厚的尊师空气,怎样使对于教师的尊重这种客观的历史需要,变成扎扎实实的行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