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滑铁卢随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02
第7版()
专栏:域外散记

滑铁卢随想
思效
从布鲁塞尔驱车去滑铁卢途中,脑海里一直萦回着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名言。黑格尔说,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马克思补充说,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在马克思所举的例子中,就有拿破仑和他的侄儿拿破仑三世。其实,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前后的一连串表演,又何尝不是一出悲剧和笑剧呢?
1814年4月6日,在反法联军的围攻下遭到失败的拿破仑皇帝,正式签署了宣布退位的文告。半月之后,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盖世英雄”,就被发送到面积只有二百二十三平方公里的厄尔巴岛。对此,当时一家英国报纸似感慨、似讥讽地写道:“世界历史上最庄严、英勇的史诗结束了!”
然而,这话说得为时过早,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同盟国家也太忙于歌舞升平了。他们没有想到,“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没有料到,拿破仑到厄尔巴岛后不到一年,就纠集残部,在法国登陆,径直向巴黎扑去。从他离开厄尔巴岛到最后进入巴黎,只用了短短十九天时间,而且几乎不费一枪一弹,就所向披靡,马到成功。当他在1815年3月20日晚九点钟进入巴黎时,整个欧洲还没有从这突如其来的震惊中清醒过来呢。
历史上称为“百日政变”的序幕就这样拉开了。当然,正象这个名称本身所显示,拿破仑的复辟是短命的,只存在了一百天。1815年6月22日,他不得不第二次退位,这次则被发配到远在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并于1821年在这个荒凉小岛上结束了他那富于戏剧性的一生。
导致拿破仑走向彻底失败的关键一仗,就是滑铁卢战役。
现在,经过一刻钟的旅程,我来到布鲁塞尔以南二十公里处的滑铁卢。被簇簇绿树掩映着的一栋栋红白农舍,疏密相间地散落在开阔平坦的金黄田野上,这就是滑铁卢村。村南是一群纪念性建筑:拿破仑全身雕像、战役纪念碑、威灵顿纪念馆、全景绘画馆,还有一座叫狮子山的圆丘。
狮子山形如土馒头,高四十五米,上面披覆着绿草树丛。它是比利时妇女于1826年用篮子运土堆成的。顶上有一个六米高的基座,上面傲立着一只长四点五米、高四点四五米、重二十八吨的铁狮子,它右前爪踩着一只圆球,双眼眈眈,注视着东南方向。登上山顶纵目四望,周围景色尽收眼底。绮丽的风光,恬静的情调,令人留连忘返。谁能想到,这里就是当年震撼世界的滑铁卢战场!
滑铁卢战役是在1815年6月18日十一点半,由拿破仑向英国和尼德兰联军的统帅——英国威灵顿公爵发动进攻而开始的。当时,他拥有七万四千名军队,二百四十六门火炮,而威灵顿只有六万七千名军队和一百八十四门大炮。何况,拿破仑军队在前一天刚刚消灭了布吕歇尔元帅的二万多名普鲁士军队,士气正旺。激烈的战斗进行了四个多小时后,双方都已精疲力尽,都在等待各自的援军到来,威灵顿甚至觉得自己已经完了。在这关键时刻,被拿破仑击溃后不知去向的布吕歇尔元帅,突然率领三万普鲁士军队出现在法军阵地的右前方。这时,黄昏渐临,威灵顿发动总反攻,法军大败。这场血腥的厮杀,持续了足足二十四小时,战场上留下了二万七千具法国士兵和二万二千具联军士兵的尸体,受伤者不计其数。真是尸堆如山,血流成河!目睹这空前悲惨的景象,威灵顿流着眼泪说出了一句话:“胜利是除失败之外的最大悲剧!”
我们到山脚下的全景绘画馆去参观。在这座外形象蒙古包的大厅内壁上,绘制了高十二米、长一百一十米的巨型油画,全面地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当年鏖战的壮烈场面。在绘画和当中的环形看台之间,则配以战马、炮车、武器、房舍等实物模型,加上灯光的巧妙运用,使整个平面、立体和天幕,形成浑然一体、天衣无缝的自然景观。人们在看台上绕行一周,仿佛对这个战役的全貌亲身作了一次巡礼,留下了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和极其深刻、难以磨灭的印象。
归途中,我们再次经过塑有拿破仑铜像的那个小广场。拿破仑戴着三角帽,全身戎装,然而双臂胸前交拢,摆出一付类似军队“稍息”的那种悠然自得的姿势。此地此刻,看到拿破仑这样的雕像,不能不给人一种滑稽感。事实上,拿破仑确是给自己制造了对立面,自己跟自己开玩笑。比如,打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年轻时就是在法国完成它的军事学业的。奥威治公爵统率的二万八千名荷兰、比利时军队,大多数曾在法国军队中服役过。甚至连那幅全景画的作者,也是一位法国海军画家。这使人想起鲁迅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所说:法海和尚造了雷峰塔,本来是镇压白蛇娘娘的,想不到塔竟倒掉了;而法海和尚躺在蟹壳里,非到螃蟹绝种那天就出不来。“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活该。”
也许拿破仑在滑铁卢孤注一掷的时候,会想到他可能面临的厄运。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从伟大到荒谬只差一步,让后代去评论吧!”当年的滑铁卢战场,如今狮子山高耸,牧场草碧,田野金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