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信誉——企业兴盛之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03
第5版()
专栏:

信誉——企业兴盛之本
杨承训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时候,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少数企业和专业户不重视提高自己的信誉,甚至屡屡干出砸自己牌子的蠢事。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大声疾呼:珍重信誉,提高信誉!
信誉在商品经营中的价值
信誉是在多次商品交换中形成的消费者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一种信赖关系,体现了价值实现中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社会效益的统一。信誉不仅是伦理学范畴,而且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是经营管理、技术工艺水平相融合的结晶体,是在商品交换中经常起作用的重要因素,实质上是一个经济范畴。消费者(包括生产消费的用户)通过什么了解企业?广告之类的宣传固然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这个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创造一个名牌产品很不容易,要求有严格的检查(从原料到每道工序到成品都严格把关)、精湛的技术、符合消费者需要、价格适当等等,各个方面都优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再加上服务工作认真,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在众多的用户中树立起信得过的形象——“信得过的产品”、“信得过的企业”。一个企业有这样的信誉,其产品就畅销无阻;有这样的信誉,胜过百万资本。
应当说,信誉正是商品经济发达的产物。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的交换经济,商品交换关系愈频繁,交换的次数愈多,就愈要求信用,靠欺诈手段赚钱的企业就愈无法存身。只有在商品经济不发达、交换不过是偶然行为和补充手段的情况下,才容易产生欺诈、投机取巧的事。以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而论,在原始积累时期,欺诈行为十分普遍,而当它充分发展之后,尤其在当代,文明经商反而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例如不少企业就提出“用户为皇上”、“顾客是父母”的口号。这并不是说资本家变得善良了,而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在起作用,信誉成了竞争中极其重要的条件和手段。谁赢得信誉,谁就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谁损害或葬送信誉,谁就被市场所淘汰。因此,那些有眼光的资本家,都是非常珍视经营中的信誉的,为了提高自己的信誉,保住或创造自己的牌子,不惜一时做赔钱的买卖,决不为一时小利毁百年之誉。可以说,这是他们的大“生意经”。
社会主义企业应当信誉至上
信誉对于社会主义企业来说,更为重要,这是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的生产目的,是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信誉正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体现,反映了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各个企业之间,虽在局部利益上有差别,但在根本利益上是完全一致的,是平等协作、互助友爱的关系,根本不允许采取欺诈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看,信誉不仅作为企业竞争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企业的性质。倘若连资本主义的文明企业还不如,那还称得上什么社会主义企业?
列宁曾经一再强调社会主义企业必须学会文明经商,善于“做文明商人”,要“按欧洲方式做买卖”,切不能“按亚洲方式做买卖”(《列宁选集》第4卷第684页)。这就是说,社会主义企业一定要按照发达的商品经济的要求,比资本主义企业更文明,更讲求信誉,而不能采用那些不发达状态下的小商品生产者和商业资本家的恶劣手段。现在有些企业不大懂得这一点,为了眼前的小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而忘记了根本的方向,在消费者身上打主意,或搞欺骗宣传,或冒别人的牌子,或粗制滥造、降低质量,或不尽心为消费者服务。如此种种,与社会主义文明经商的要求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应当明确地提出这样的口号:社会主义企业要信誉至上,义中取利。这也是搞活企业的康庄大道。
作为社会主义企业家,应当算清这个帐:企业只有按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宗旨,树立和提高自身的信誉,才能具有真正的经久不衰的竞争能力。上海自行车厂、河南省民权葡萄酒厂、广东省珠江进口汽车维修服务中心、无锡国棉二厂等企业,都是靠信誉打开市场、吸引用户和取得良好效益的。那些只求一时得利、搞“一锤子买卖”的单位,不会有真正的持久的活力,顶多是一现的昙花,很快就会被消费者唾弃。我们应当懂得,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竞争,不但是技术和智力的竞争,而且是文明经商和职业道德的竞争,是企业信誉的竞争。谁享有信誉,谁就拥有竞争的能力,从而也就能取得扎扎实实的经济效益。这也是社会主义的“生意经”。
为提高信誉扎扎实实下功夫
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应当把提高企业的信誉作为检验企业素质的一个重要尺度,从各个方面促使所有企业都能在提高信誉上扎扎实实地下苦功夫。为此,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树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信誉观,弄清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使全体职工尤其是领导者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消费者服务的思想,摆正提高效益与提高信誉的关系。在企业内部,应当把提高信誉作为经济责任制的重要指标,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守信为荣、毁信为耻的风气。二、从追求产值、产量转向提高质量、创造名牌,每一个企业都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企业内部要加强质量检查,突出一个“严”字,从设计到投产,从原材料到成品,从专业检验到各道工序之间的互相检查,都要严格把关,真正做到次品不出厂、不出店。三、加强技术和智力开发,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名牌,下决心淘汰那些已经不适合人们需要的老产品,做到生产一代、试制一代、储存一代、设计一代,以“新、优、廉、信”作为竞争的武器。四、企业同用户要建立各种形式的联系,经常倾听他们的意见,检查是否做到优质服务、切实“三包”,并且形成制度。五、通过改革,使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信誉融为一体,人人树立企业荣誉感,珍视本企业的信誉,并从制度上促使职工代表大会和各个职能部门都对企业信誉负责。
在宏观上,要为企业提高信誉创造条件,决不让那些毁坏信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企业和个人占到便宜。为此,可以考虑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一、大力表彰那些依靠信誉打开市场、取得效益的企业,批评惩处那些败坏信誉、以诈取利的企业,直至吊销执照、停止生产或营业。二、建立和健全监督体系,加强对商标的管理,强化商品检查、检疫机构,普遍建立起消费者协会及其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三、实行优质优价,拉开档次,设立优质奖和信誉奖基金,从经济上鼓励企业创名牌、增信誉。四、健全经济立法,尽快制定产品法、竞争法,确保消费者的利益和信誉高的企业的利益。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生产和经营那些畅销产品的企业,需要格外注意维护和提高信誉。因为一旦出现卖方市场,很容易“萝卜快了不洗泥”,粗制滥造,降低质量。企业和部门应当有长远的眼光,切不可由于一时畅销就失去了清醒头脑。产品越是畅销、紧缺,越要防止降低质量,切莫在汹涌的畅销浪潮中使自己的弱点膨胀起来,以致丧失信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