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遍地黄金(外一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06
第8版()
专栏:

遍地黄金(外一篇)
石英
作为一个外省人来到四川,我仿佛刚刚领略了“天府之国”的真正含义,那就是它的遍地黄金。
从电视上看,成都地区这些日子的气温并不高于京津,但当我乘飞机来的时候,京津地区的树木还是一片光秃,绿色还藏在隐秘的去处;而川西已是叶吐青枝,菜映绿畦。其中最使我眼亮的还不是那莲花白之类的菜蔬,而是那纵目望不到边,飞车难越千顷浪的油菜花海。
这真是北方人难得一见的佳境。见到这油菜花的黄金海,我甚至觉得有必要修正“万紫千红才是春”的俗谚,在某种程度上也要改变“单色必然单调”的色彩观。这里的地面上基本只有一种颜色,却给人一种和谐、纯美也不无丰富的强烈感觉。假如在这一色娇黄中,硬要插上几朵大红花的话,反而会感到有点不伦不类了。
我想,这不仅是因为美得自然,黄得有生气,还在于由此使人联想到它的价值。它没有一枝虚花,总在无声无息地孕育着成果,奉献着真诚。
也怪了,为什么这时成都与京津地区气温不相上下,从植物的生长期上看却迥若两个季节?我不是科学家,不得其详。按我的粗稚的理解,是不是因为“地气”关系,大地母亲给了它特殊的乳汁,这里的土壤比较温润适于作物生长之故?要不然为什么才交阳历3月,油菜花都已进入成熟期,看来它整个冬春都照样在生长。我们的“天府”没有“冬眠”期。
当我即将离开川西平原时,我终于在遍地黄金海中发现了异色,那就是农家姑娘的花头巾,还有油菜花地头上新建成的红砖房子。虽然低矮无窗户的草房还有,但已是越来越少,而且大都由住人变成放置东西的屋子。我亲自去看过几家,都是这样,谅不是个别的情况。花头巾,红房子,虽是“异色”,却唤起人们由衷的喜悦。
以前我常听说:四川的姑娘离乡到外地谋生的很多,因此这次我特地问她们,以释却我的好奇。她们笑答:“我倒是很想到北京和上海那些地方去见见世面,却不想长期在那里。你看,我们的家乡多好呢。”
可真是,遍地的黄金把一颗颗炽热的心给恋住了。
黄金海是人们用双手铺就的,它又能浮起生活之船把人们送达富裕的彼岸。
山城灯火
当我乘船沿江东下,几乎每行一段就有一个颇具规模的山城:巨大的,中等的,小型的,一片片的灯海,江流浪花似的灯串,小溪般灯光的闪烁,组成了各式各样的图案,醉眼迷离。
说来也奇,夜航数百里,天上不见一颗星星,也没有一处能看到月亮,天空只有紫酱色的云层,间或能看到虾须般的裂纹。在这大江两岸的非常境界,星星和月亮好象都不安于呆在天空,而宁愿汇拢在江边的山城,不知是什么特殊魅力吸引了它们?
小时候听老人说:天上的星星没有一个人能数得清;而今夜这沿江山城的灯火更使人眼花缭乱,你就更数不清了。
山城不熄的灯火,竟颠倒了旅人的作息时间,诱得他们夜不能寐。只要江轮在山城码头停靠,不论是在傍晚,还是深夜时分,无例外有许多乘客要争先恐后地下得船来,踏上凹凸不平的江岸,再爬天梯般陡狭的石阶,去逛灯影下的夜市。还有人乘兴登上全城的高处,纵览大大小小各具特点的山城面貌。在这当中,也难免有个别因地形不熟的外地同胞或是外国游客,一脚踏空,陷在泥淖或是土坑里。但这倒没有太多妨碍,同行者甚众,一人失足,便有数不清的手伸过去,把他拉了上来。这时,拉上来的旅伴往往不只是惊魂未定,还带有“受难者”既疼又惬意的笑声。
山城灯火固然绚丽,但它毕竟是夜晚的产物,不可免地掩盖了许多更美的东西,譬如说白天能够看到的更加多彩的色泽和现代化的奇观,这时就分辨不清;它同时也掩盖了某些并不美的东西,譬如雨后的泥泞不平整的通道和未及时清理的垃圾。要不然为什么凡是下船回来的旅客,除了买来称心如意的土特产品之外,还有两脚讨厌的烂泥浆?事物往往有所得就有所失,山城灯河中也存在称心与不称心的交流!
但愿这山城灯火不只是装点,而是充分的展现;在频频流盼的眼波中不带纤尘与矫情,有如明晶的珍珠,永远悬在过客的心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