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体育报》发表文章论述 正确对待比赛胜负 制止赛场内外的不正之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07
第3版()
专栏:

《体育报》发表文章论述
正确对待比赛胜负
制止赛场内外的不正之风
本报讯 今天出版的《体育报》发表一篇题为《论胜败——兼评赛场内外不正之风》的署名文章。其主要内容如下:
今年头五个月,赛场内外连续发生了几起败坏赛风、破坏社会秩序的严重事件,在国内外产生了有损中国人民形象的不良影响。为什么闹事?原因之一是一些人存在着糊涂认识,缺乏精神文明。
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竞争,竞争必然要分胜负。纵观国内外比赛的经验与教训,胜利与失败是左右赛场内外人们情绪的核心问题。因此,树立正确的胜败观,就成为扭转赛场风气,加强体育领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争取胜利是体育比赛的重要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更不是终极目的
胜败是体育比赛的结果。参加比赛,就是要争上游,夺冠军,决高下,见优劣。竞争是体育运动的生命,是其活力之所在。取消竞争,胜负无所谓,没有争强好胜之心,体育比赛就失去了它的意义。著名的奥林匹克口号:“更快,更高,更强”;我们平常所说的:“不想争冠军的运动员不是好运动员”,就都是提倡竞争精神。
在比赛中争取胜利,夺取冠军,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更不是终极目的。奥林匹克宪章明确规定,奥林匹克的宗旨是:和平,友谊,团结,进步。体育运动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它又是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事业服务的。它是沟通各国人民思想感情的一座桥梁,是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团结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共同推动人类文化发展的一种良好形式。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我们参加体育比赛,与各国运动员有共同的目标,又有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制度的特殊要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强调指出:“要加强运动队和观众的文明礼貌教育,正确对待胜负。在国际比赛中,尤其要注意既赛出水平,又赛出风格,体现出社会主义国家的风度。”我们提倡“力争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正是我国体育比赛的特点和风格的集中体现。
从宏观上看胜负的价值,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允许胜利,也允许失败
争取比赛胜利,是我们的愿望。但事物发展的规律,总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弱队到强队,是一个曲折的、艰难的过程,其间往往要经历种种挫折和失败。中国乒乓球队从默默无闻到囊括全部七项冠军,长盛不衰;中国女排从弱小之师到夺得“三连冠”,都走过了艰苦的历程,尝受过种种挫折甚至惨败的痛楚。世上无常胜之师,长盛不衰也是相对的。胜利、失败,失败、胜利,或由败多胜少到胜多败少,或由胜多败少到败多胜少,都是运动场上常见的现象。
古人说过:“胜固可喜,败亦欣然”。这是一句富有哲理性的话。胜了可以增强信心,激励士气,“更上一层楼”。败了是否就一无可取,没有一点积极意义呢?不然。败,有种种因素,未可一概而论。只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寻求进取之策,采取有效措施,奋斗不懈,失败就可能转化为胜利。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就因为失败中孕育着成功的因素。反过来说,胜了并非一切都好。因胜利而掩盖矛盾,甚至冲昏头脑,削弱了进取的锐气,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要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对多数项目尤其是一些落后项目来说,在国际大赛中现在总的形势是败多胜少。尤其是足球,要走向世界赛场,难度就更大。所以,对于胜负,要从宏观上,也就是从全局上、总体上来看待它的价值。既要奋力争取每一场、每一球、每一分的胜利,尽量避免在重大国际比赛中失误,又要以现实的、冷静的态度对待我们或胜或败的比赛结果。不要因一场或几场比赛的胜利而过高估计自己,盲目乐观,甚至忘乎所以;也不要因一时或多次的失利就失去信心,甚至消极、颓丧,悲观失望。陈毅同志说过,要做失败时的英雄。要胜不骄,败不馁,胜了从零开始,败了急起直追。尤其我们的领导和观众既要允许胜利,也要允许失败。
既充分估计比赛优胜对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又不把胜负与国威划等号,以一场比赛得失定国家荣辱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水平。在国际比赛尤其是重大国际比赛中取得胜利,的确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力、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这几年,由于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战绩,并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因而激励了四化建设各条战线的人们,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在一些重大比赛中出现了“一分牵动十亿心”的动人情景。但是,能不能把在国际比赛中的胜负,特别是一两场比赛的胜负与国威划等号,以此定国家的荣辱呢?我们认为不能。体育反映国威和民气,这是从总体上看的,但不是绝对的。经济发达国家并非体育都行,经济落后国家也非体育都不行,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在一切项目上包打天下。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在一切比赛中避免失败。同时,为国争光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胜有败,有得有失、有曲折反复,是不可避免的。简单地把比赛胜负与国威划等号,一场比赛胜了,便是国荣;一场比赛输了,便是国耻,这是形而上学。把运动场上的争执不适当地上纲为政治冲突,也是错误的。
用正确的胜败观,分析认识、正确对待比赛中的几个问题
一、要爱国主义,不要狭隘民族主义。爱国,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美德。在体育比赛中,为祖国荣誉而拚搏,显示了一种爱国主义精神。要赢得起,输得起,表现出中国人民应有的精神、风格。决不能把风格低下的赢球也捧为爱国,而把赛出风格只因实力不强而输球斥为卖国。我们赢了,固然值得高兴;对手赢了,也要表示欢迎。如果只准自己赢,不准别人赢,一旦人家赢了,就无理对待,谩骂、嘲讽,甚至寻衅闹事,朝外国人出气,这是愚昧无知的表现,是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名曰爱国,实际有损国格。
二、要维护民族尊严,不要“以牙还牙”。在对抗性强的激烈比赛中,双方发生一些冲撞和犯规动作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外国队员有意无意伤害了自己,要冷静处之,以大局为重,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有人认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才是维护民族尊严。这是一种非常糊涂的观念。
三、要力争胜利,不搞歪门邪道。体育比赛要靠真本事、硬功夫,不搞假把式,不投机取巧。这样赢得的胜利,才是光彩的,有价值的。反之,靠粗鲁野蛮,靠弄虚作假,靠订“君子协定”,靠裁判吹歪哨,等等,是没志气、没出息的表现。即使侥幸取胜,也是极不光彩的。这样做,不仅败坏赛风,腐蚀运动队伍,也败坏社会风气。现在有一些运动队片面追求奖金和物质利益,思想政治工作明显削弱,以致用不正当手段取胜的不正之风重新抬头,甚至有蔓延之势,这是很值得警惕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