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先驱者的遗产 革命史上的丰碑——《李大钊文集》评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07
第5版()
专栏:书评

先驱者的遗产 革命史上的丰碑
——《李大钊文集》评介
张静如 姚维斗
在李大钊同志壮烈牺牲五十八周年之际,《李大钊文集》(以下简称《文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文集》分上、下两卷,收入文章四百三十七篇,共一百一十万字,是迄今最完整的李大钊文章的总集。
回顾李大钊著作的出版,经历了极为艰苦的过程。李大钊在世时,曾亲自整理过自己的著作,并交给了李乐光,准备出版文集。李大钊牺牲后,李乐光在白色恐怖下,冒着生命危险,搜集、整理李大钊的文稿,并编为四本。1933年李乐光被捕后,他的岳母赵老太太将文稿装在罐子里,埋在地下。后来交给李星华,又经周作人帮助,送上海出版。鲁迅为该书写了《题记》。但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直到1939年,始由北新书店将文稿的前一部分出版了一本《守常全集》。该书一印出,就被反动当局全部没收了。这部书稿解放后才得以《守常文集》的书名问世。另一方面,方行等在抗战时期就开始搜集李大钊的文章,经多年抄录,也积累了不少文稿。直到1959年,经许多同志努力,人民出版社重新编辑出版了《李大钊选集》,收入文章一百三十三篇。选集的出版推动了对李大钊思想的研究。但是,这本选集只收入李大钊的少部分著作,还远不能满足研究工作者的需要。
1961年,在邓拓的倡议和推动下,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开始进一步搜集李大钊的著作,并撰写《李大钊传》,但这项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竟被诬为“阴谋”,许多同志因此受到迫害。粉碎“四人帮”以后,出版一部完整的《李大钊文集》的工作才得以进行。经过编者几年的努力,并得到许多单位和学者的支持,终于胜利地完成了这项工作。新版《文集》基本上收入了迄今已发现的李大钊的全部著作。
《文集》是李大钊一生思想变化、发展的忠实记录。它反映了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领域中的建树,反映了李大钊对中国革命的重大理论贡献。它对我们学习李大钊的光辉思想,研究李大钊思想的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都有重要意义。诚如鲁迅先生所说:“他的遗文却将永住,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
李大钊是在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者。他和战友们运用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坚决打击封建主义思想体系,在中国哲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从《文集》中可以看到,从1916年开始,李大钊就力图用辩证的和唯物的观点去观察宇宙,分析事物。尽管其叙述尚不够系统,论证还不够严密,并过多地强调事物的统一性,调和性;但到1918年上半年,李大钊的思想已经初步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他在1919年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等文章,在中国,最早举起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旗帜。在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李大钊在《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唯物史观在现代社会学上的价值》等文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阶级与阶级斗争的原理,进行了细致的探讨,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宣传,是中国革命的需要,在当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李大钊对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个人与群众关系问题的深刻研究,对一批早期共产主义战士的成长,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李大钊的一生,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和解决中国现实的政治问题上,他有关政治方面的文章,占据了《文集》的大部分篇幅。多年来,对李大钊政治思想的研究,尤其是对他后期政治思想的研究是薄弱环节。《文集》中收入过去选集中欠缺的许多名篇,如《北京代表李大钊意见书》、《在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的报告》、《在列宁逝世二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演说》、《守常政治报告》、《守同志来信》、《狱中自述》等。这些文章与他的《土地与农民》、《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等,为研究李大钊政治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李大钊关于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是极其丰富的。《文集》中的许多文章还反映了李大钊在指导工运、农运、军运、青运和妇运等问题上的卓越见解。对于李大钊的早期政治思想,研究者有些不同看法,《文集》全面地收入这一时期李大钊的著作,就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便于客观地、历史地、辩证地分析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文集》中经济方面的文章占相当比例。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最早的宣传者。他在应用正确的经济观点考察和分析中国经济问题方面,作出了贡献。
《文集》中收入的历史学方面的著述,达二十万字以上,其中许多著作是第一次与今天的读者见面,它反映了李大钊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方面的建树。《史观》、《今与古》、《史学与哲学》、《研究历史的任务》、《〈清代通史〉序》等文,特别是《史学要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精辟的见解。《史学要论》堪称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概论。李大钊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
《文集》还收入了李大钊在文艺理论方面的著作,并收入他的诗歌、散文、杂文、书信、日记和小说等作品。
捧读《文集》,我们深感它是研究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珍贵精神遗产。当然,正和一切伟大历史人物一样,李大钊也会有自己的缺点和弱点。他的著作,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文集》反映了李大钊在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探索中必然出现的一些错误观点;即使在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也难免有不成熟的地方,这就是鲁迅所说的“未必精当”之处,是不足为怪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