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立足于原有企业的技术进步 沙溪乡镇企业发展快效益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08
第2版()
专栏:

立足于原有企业的技术进步
沙溪乡镇企业发展快效益高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李进挺、本报记者袁定乾报道:江苏省太仓县沙溪乡立足于改造老企业,在最近一年中未上一个新项目,乡、村两级工业发展快、效益高。今年1—4月,已完成产值二千八百万元,实现利润一百八十二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值净增三点八倍,利润净增二点二二倍,相当于1983年全年总产值的二倍,总利润的90%。
记者在5月下旬访问了沙溪乡,乡里的负责同志把他们的实践体会概括为一句话:“盲目上新项目效果好不了,在原有基础上求发展,根基稳,上得快。”
在经济发达的苏南,沙溪乡乡镇企业基础是薄弱的,全乡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在全省虽属上乘,但主要来源于农业。乡村两级原有八十多个工业企业,以建材为主,其中不少效益不高,有的连年亏损。乡里的同志说,前几年他们思想上有两个包袱:粮食征购任务重,压力大,主要精力用在抓农业上;其次,沙溪乡紧靠太仓县第二大镇沙溪镇,全乡有一千七百多农民在镇上做工,农民收入不低。因此,对发展乡镇企业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传达贯彻中央1984年一号、四号文件的过程中,去年5月,乡里连续召开了五次会议,决定从改造老企业入手发展乡镇企业,这样不需投资,不必组建新班子。从6月份开始,乡领导同志集中精力抓了三件工作。首先,解决不同程度存在于各个企业的“大锅饭”、“铁饭碗”等弊端,在企业普遍实行“一包三改”,放了六个权,从而调动起企业和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原来企业事事盯着党委,一包三改六放后,企业开始立足自身发展。对究竟发展什么,走什么路子?乡领导同志第二步抓了引导企业挖潜力,打破地区界限开发联营的工作。仅几个月时间,全乡有十一个企业同上海等地的有关厂家达成联营协议,写联营意向书的有五十多个企业。通过企业挖潜和引进的投资总数达九百五十多万元,联营还为企业引进了技术、设备,打开了产品销售渠道,使一批老企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造纸机械厂原是一个小企业,同上海一厂家联营后,半年时间由六十多人发展到一百七十五人,固定资产由三十万元增加到八十五万元,今年1—4月的产值、利润都超过去年全年的总和。原来乡里的一个小纺织厂,一年亏损二十万元,去年同太仓县国营利泰纺织厂联营后,引进部分闲置设备,当年就实现利润四十多万元,今年可达到八十万元。
随着老企业展现出新面貌,沙溪乡乡镇企业自身资金积累能力得到增强,今年春节后又采取补偿贸易等形式,引进流动资金五百八十五万元,解决了乡镇企业发展资金紧缺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资金用好、用活,发挥更大效益,又成为乡领导同志全力以赴抓的第三件工作。乡里已就百元固定资产的利润率、资金周转时间、定时定额回收应收款、限时处理呆滞物资和产品等作出了补充规定,对企业承包厂长既给权力,又奖罚分明。
目前,沙溪乡对老企业的改造正步步深入,效果日益明显,今年全乡工业产值可完成八千万元,能实现利润一千万元。在老企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这个乡已着手建设一个联营的新项目——毛纺厂,与现有的选毛、染毛、羊毛衫针织厂等配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