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让新农民增长才干 让新技术下乡开花 河北省五百一十万在乡中学生受到技术培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08
第3版()
专栏:

让新农民增长才干 让新技术下乡开花
河北省五百一十万在乡中学生受到技术培训
本报讯 记者王庚南报道:去冬今春,河北省六百万在乡中学生已有五百一十万受到技术培训,每人初步学到一门或两门实用的生产技术,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开辟了新的生产门路,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的建设。
培训在乡中学生,使他们都学会一项实用的农业或多种经营新技术,这是一项非常实际而又容易产生实效的工作,有造就农民技术大军的深远意义。这项活动,是由河北省科协、团省委、省妇联三个群众组织发起的。这三个群众组织和教育、农业、科技等部门配合,采用灵活多样、多渠道办学的方法,利用一个冬春的时间,先后动员两万多名科技人员下乡、进山讲课指导,组织三万六千多名土专家、能工巧匠登台传授技艺,编印发放各种教材、科普资料五百多万份,共举办技术培训班近八万期。技术培训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包括种植、养殖、多种经营以及编织、刺绣、工艺品制作、食品加工、家用电器和农机修理等近百种实用技术。经过技术培训,广大在乡中学生的技术素质普遍提高,促进了单一劳动结构的改变,藁城县小果庄村有个刺绣师傅,一个冬春培训在乡女中学生三千多人,这些学会绣花的女青年,每月收入都达到九十多元。安新县为在乡中学生办葡萄技术培训班四十九期,三千七百多人学会了葡萄栽培技术,很快在全县掀起了种葡萄热。雄县十五名在乡中学生经过培训,办起石膏工艺制品厂,产品在北京受到中外顾客的欣赏,第一批七百件,很快被抢购一空。
在农村,有的青年由于没考上大学,心灰意冷;有的认为反正是“修理地球”,学不学技术一个样。经过培训,他们尝到科学致富的甜头,看到技艺在身的光明前途。不少青年说:“过去想进城,现在只要有技术,农村天宽地阔,大有用武之地。”一些从城市下乡的老青年说:“多少年来,我们被当作‘再教育’的对象。今天把我们组织起来学技术,开拓生产门路,温暖了我们的心,鼓了我们的劲。”唐县一名青年,中学毕业后总觉得呆在农村没劲,不务正业,染上赌博的坏毛病,有时赌钱把眼都熬红了。去冬,参加了“平菇袋式栽培”技术培训班,学会技术后,一次收入一千五百元。他昼夜大干,又熬红了眼。乡亲们说:“两次熬红眼,缘由不一样。”沧州地区反映,经过技术培训活动,在乡中学生中出现了“三多”现象:学习科学技术的多了,订报刊、买技术书的多了,遵纪守法、讲究文明的多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