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选拔干部不要受干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09
第2版()
专栏:

选拔干部不要受干扰
本报评论员
这几年,大量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这是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在选拔干部工作中,坚持干部“四化”方针,排除各种干扰所取得的成果。实践证明,一到调整班子的时候,总是有正反两方面的反映,所议论的问题,有真有假,但大多都有倾向性。领导者,特别是组织部门的同志一定要有个基本了解,心中有数。情况不明的调查核实,情况明了的就坚持原则,是非分明,秉公处事,而不要受干扰,不要被周围的舆论所左右。
对一个干部,有来自各方面的、各种各样的反映,是不足为奇的。问题是有的领导者在听到这些反映后,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本来这个干部比较好,也打算提拔重用,因有人非议,便轻易采取“挂起来”的办法,一挂几个月,一拖一两年。这种做法很不对头。
群众的反映是要听的,但一定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有的反映,经过了解证明是正确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听取;有的反映不正确或不那么正确,这就要秉公处理。对一个干部之所以会产生不公正的看法,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同志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片面性,看问题有偏见;有的同志受派性的羁绊,有意无意地颠倒是非;有的同志嫉贤妒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有的同志不负责任,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有的同志则习惯用“左”的眼光识人看事,等等。不论哪种情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看待一个干部时,不大注意人家的优点,专挑别人的毛病,甚至把人家的优点也当成了缺点。这就说明,对一个干部的议论,情况相当复杂。党委和组织部门的同志,不能听风就是雨,更不能被那些不负责任的、不正确的议论牵着鼻子走,干扰了自身的工作。
要在选拔干部工作中避免干扰,首先就要把用人观点转到为改革和四化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坚定不移地把那些年富力强、知识较多、作风正派、富有开拓精神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对那些素质较好,作风正派,确有真才实学和领导管理才干,勇于献身四化建设的干部,尽管有人对他们有所微词和非议,党委和组织部门的同志,要坚决扶持,大胆起用,切不可在干扰面前优柔寡断,犹豫退缩。
其次,党委和组织部门的同志,在听到对一个干部有不同的反映时,应该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认真地调查研究,弄清真相,明辨是非。有的领导同志,从主观上讲,并不想伤害、压抑哪个同志,但失于省察,心中无数,一听到某些“据说”、“听说”的议论,就疑窦丛生,信以为真,甚至把少数人不负责任的议论当作“群众反映”,在选择干部上屈服于舆论的压力。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在对干部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有理有据地主持公道,辨明是非曲直,得出正确结论。对人们的不同看法,不要消极回避,而要通过积极的工作来澄清事实,端正视听。这样,不仅可以把干部选得又准又好,也有助于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
要在选拔干部工作中避免干扰,还需要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同志,拿出“无私护良才”的正气来。特别是当干扰来自地位较高的人时,更需要冲破“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的束缚,勇敢地去为起用和支持人才扶正祛邪,排除障碍。如果明明看见一个符合“四化”要求的干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党委和组织部门的同志无动于衷,不去替他们说公道话,给他们以支持,那就是丧失原则,严格说也是一种失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