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铺设新的丝绸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10
第6版()
专栏:联邦德国通讯

铺设新的丝绸之路
本报记者 果永毅 林军
赵总理圆满结束了对英国的正式访问后,于8日下午二点四十五分登上专机,告别英伦,仅飞行五十五分钟,就到达波恩机场。赵总理为他在英国一周访问的成功,感到高兴。现在开始了在联邦德国的九天访问,他对此行将促进两国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也寄予厚望。
赵总理踏上联邦德国土地的时候,波恩的天气十分凉爽,莱茵河畔的景色格外秀丽。听说前几天,这里的气候是炎热的,人们准备迎接赵总理的气氛也是热烈的。波恩报界同行告诉我们,自去年10月科尔总理访华以来,联邦德国就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这次赵总理的来访,又为这股热潮增添了热浪。联邦德国各大报刊纷纷用大量篇幅报道赵总理来访的消息,并发表评论和介绍中国的文章。报道量之大,内容之广泛,都是两国建交以来前所未有的。《世界报》用整整二十四个版面发表关于中国的专刊。科尔总理和赵紫阳总理都为专刊写了贺辞,赵总理贺辞的题目是:“加强友好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科尔总理贺辞的题目是:“把(两国)关系提高到新的水平”。
两国总理在贺辞中表达的愿望,在他们的第一次会谈中就充分地表达了出来。他们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探讨了进一步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前景,一致表示要在长期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两国在经济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的关系。西德政界和舆论界也正是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见解。《商业报》的一篇文章说:中国“是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要稳定因素”,“是一个可靠的伙伴”,“联邦德国经济界满怀着对中国的期望”。不久前联邦总理府的首席发言人也说了这样的话:我们两国关系好,不是偶然的,因为我们之间没有利害冲突,两国都需要一个和平环境发展各自的经济,而在经济领域里两国可以互相补充,进行更多的合作。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西德愿意成为中国需要的伙伴。
联邦德国对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一直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关系上有较大的发展。1970年两国贸易还不到十亿马克,到1984年已突破五十亿马克大关。不久前,中国银行在西德发行一亿五千万西德马克的债券,一日之内就被认购一空。西德联邦银行(中央银行)的一位负责人说:“我们欢迎这样一种有声誉的信贷”。
我们从伦敦到波恩,到处都可以听到人们关于发展对华关系、铺设通往中国的新的“丝绸之路”的议论。两个月前西德电视台就播放了电视连续片“丝绸之路”。一位首批去中国投资设厂的西德人士对中国朋友说:“让我们沿着现代丝绸之路不断前进吧”。科尔总理去年对中国的访问,赵紫阳总理今天的回访,在这里都被人们认为是在铺设五彩缤纷的新的“丝绸之路”。这条为增进友谊、加强合作和维护和平而铺设的“丝绸之路”,必将越走越宽,越走越兴旺。
(本报波恩6月9日专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