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阅读
  • 0回复

“安分守己”两面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10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安分守己”两面观
谢逸
古人传留下来的处世格言,良莠不一,有的至今仍然合用,有的则不宜再提。但事物总是复杂的,同一句话,有时在这方面看是对的,而从另一角度说却是错了。知足常乐,安分守己之类,就是如此。
守己就是守身,提出问题最早的是孟子,他自问自答:“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他认为奉养双亲最重要,而守身也是大事,人能善护其身,才可以服侍父母,因此,他将守身当作“守之本”。对孟子的话,后人有着不同的理解,赵歧认为守身就是“使不陷于不义”。要求为人正派,不做坏事,这当然是对的。但更多的人却理解为安于现状,不求上进,逆来顺受,明哲保身。后来提出了安分守己一词,在善护其身之上,加了个安守本分,那听天由命、消极等待的意味就显得更加浓重了。在反动阶级统治下,要求人民安分守己,更是不能原谅的。
但仔细思量,如今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都不要“安分守己”了么?一个共产党员、国家干部,遵守党纪国法,不作分外之想,不跳入犯罪之坑,这样的“安分守己”,有什么不好呢?现在还有那么一些人,忽视和触犯党纪国法,以权谋私,营私舞弊,这种不安分之想,不守己之事,是可以原谅的么?作为一个普通公民,起码的义务就是遵纪守法,何况党员和干部呢?
我们又是有远大理想的,我们要加紧四化建设,要在一定时期内跨进先进国家行列,但一些陈规陋习和过时想法,仍象枷锁一样沉重地套勒着我们的颈脖和双翼,阻力还大。因此,在这方面,就决不应安于现状,必须作“分外”之想,于“异己”之事,冲破一切不利于四化大业的网罗,迎着朝阳奋蹄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