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黄河上的明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12
第8版()
专栏:

  黄河上的明珠
  刘贵贤
刘家峡,在一般地图上,细微的几乎看不出来。亲临目睹,也窄得让你难以相信这就是黄河的躯体。风刀雨剑削砍的棕褐色的石壁,挤成了十二公里长的通道,活象是人工开凿的水渠。是大自然的神力,还是金色巨龙故弄绝技,它转了九十度的弯,又呼啸着向西驰去,十二公里的弧圈,画得是那么潇洒,那么自如。
就在大自然不知、金色巨龙不觉之际,一座巍峨挺拔的灰色大坝,矗天而立。它象一把巨剑,腰斩巨龙,闭锁峡谷,强令黄河留下一个碧澄澄的湖,波光粼粼,清澈见影。天上的白云,陡峭的山峰,高耸的电塔,巍峨的大坝,映在这如镜的湖面上,犹如一幅优美的国画。
大自然的神力大,还是勤劳的人手巧?面对刘家峡,我好象一个初次上场的裁判,面对旗鼓相当的健将,分不出高低。于是,极不喜欢罗列数字的我,对陪同我参观的老江所举的数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位搞宣传工作的老江,满脑子数字,来到大坝跟前,他脱口而出:“大坝最高为一百四十七米,顶部全长八百四十米。”走进隧道内的机房,在隆隆的电机声中,他几乎是喊了:“电站总装机容量为一百二十二点五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五十七亿度。”就是站在由机房到坝顶的电梯上,他也忘不了数字:“这电梯高一百二十四米”!
真高呀!我赞叹着。到底是电梯,不大工夫,到了坝顶。宽敞的坝顶,如此开阔,就是心胸狭窄的人,站在这里,也会豁然开朗。那铸在坝顶的铁塔,顶着银线,分四路直指兰州、天水、西宁、关中。其中,至陕西关中的五百三十多公里长的三百三十千伏超高压线路,是我国首次兴建的。这些线路,把陕西、甘肃、青海三省的电网联在一起,形成一个东至关中平原,西达青海高原,南到甘南草地,北临腾格里沙漠的方圆几千公里的大电网。在这巨型铁塔下,我们尽管昂首叉腰,可身躯显得那么单薄。
“你知道吗?去年我们人均产值××万元。”又是数字,这回,我以为听错了,惊讶地问:“多少,几万?”
“不。是×十万元!”他嘶哑地重复着。
啊!好吓人的数字,我真不敢相信。一时间,居然不知说什么好。只是默默地随他在大坝上踱步。踱着,踱着,来到水库边上,这山石为壁的水库,与我以往看到的水库不同,它狭长——全长六十五公里,简直是宽宽的河了。总库容达五十七亿立方米。适才远看时,水面浩瀚,雾水茫茫,仿佛碧波仙女披着一层薄薄的白纱。此时近看,绿波微漾,闪光耀金。蓦地,跳出一个银闪闪的活物儿,眨眼间,又弹进水里。“这是鱼。”老江见我好奇,不以为然地说。
水上还有野鸭哩,那些灰色的机灵鬼在远处自由自在地游着,忽而把头伸入水里,忽而两翅拍拍水面。突然,它们振翼齐飞,噢,原来是一艘汽艇,雄赳赳地劈面驶来。随着发动机的嗡嗡声,近了,近了,这是一艘漂亮的游艇。
“水库还通航?”
“当然啦!这游艇是我们电站的,从炳灵寺开来。”老江第一次不使用数字了,经他一说,炳灵寺美极了——它在水库南端的积石山中,奇怪的是,在这荒凉的黄土高原上,积石山却风景独好,千峰万壑,突兀挺拔,兼桂林、三峡风光之美。炳灵寺建于北魏,而今尚存的一百八十三个窟龛,分布在临河矗立的千岩石壁上,甚是壮观……
“这么好的去处,你怎么不早说呢?!”
“早说有什么用,每天早晨八点钟开船,你到电站时已是中午了。明天再去吧,今晚,尝尝我们水库的鲤鱼……”
明天?我没这个福分了。我早买了明天清晨兰州到西宁的火车票。
太阳落了。我登上吉普车,老江拉着我的手,不好意思地说:“您回到北京,能不能替我们呼吁一下,我们这里的文化生活太单调了,一个月看不上两场电影,都是老掉牙的片子,至于戏呀,舞蹈呀,更是……”
汽车发动了,我木讷讷地竟然忘了招手。回兰州是下坡,车开得很快,车子的颠簸,使我的遐想忽东忽西。黄河,金色的巨龙;刘家峡,美丽的翠珠。人均几十万元的产值,老掉牙的电影。人世间的事物怎么如此矛盾。浑浊粗野的金色巨龙,派生的女儿为什么那样文静清秀?创造如此巨大物质财富的刘家峡电站的职工,为什么总是看老掉牙的电影?
诱人的刘家峡水库鲤鱼没吃上,遗憾;迷人的炳灵寺没去成,遗憾。相比之下,最最遗憾的是刘家峡人看不上新影片。按理说,他们不仅应该看上新影片,也应该看到歌剧、话剧、芭蕾舞。何况,他们有一个很可观的剧场哩!有剧场,就别让它闲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