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加强对北京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利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14
第3版()
专栏:来信

  加强对北京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利用
北京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内外著名文物古迹很多。对此,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挽救了许多濒于毁损的文物古迹。但是,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先农坛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为北京五坛之一,于1979年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这里被宣武区教育局、北京市育才学校、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和宣武区塑料模具厂四个单位占用。太岁殿院内及殿堂内堆满了破旧桌椅等教学用具;殿堂瓦顶荒草遍布,杂树丛生;东配殿的南端后檐也已塌落了十几平方米。“文革”期间挤进先农坛的宣武区塑料模具厂占用了原由育才学校使用的神仓,现已辟为车间及办公用房。该厂在神仓内建有新式半永久建筑,仓墙的琉璃瓦有的也被“古为今用”盖了新房。药物研究所现占用着先农坛的庆成宫,古建筑内一直被作为该所的职工宿舍。近几年来,这里的住户不断增加,使用液化石油气、煤球炉等,火灾隐患极为严重。
据了解,1980年中国医科院在庆成宫北八十米处开始兴建两幢十二层的住宅楼,并表示将以此解决古建筑内职工的搬迁问题。但现在楼房早已建成并交付使用,却不见古建筑内的住户迁出。而与此同时,庆成宫内又平添了十五间平房,其借口是解决大龄青年的结婚用房。
芦沟桥是一座有着双重历史意义的著名石桥。它始建于金代(1189年),迄今已有近八百年历史。桥东清乾隆皇帝手书“芦沟晓月”碑为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全桥四百八十五个形态各异的石狮也标志着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成就。1937年7月7日,日本在这里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又使这座古石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历史文物。
如今这座石桥已遭严重毁坏。石狮、栏板、望柱一半以上已被震裂、震酥,许多石狮已不完整。北京城郊开往西南的车辆大多要经过这座桥,行车密度很大,日平均流量为一万五千辆。由于过往汽车超量,水泥横过梁顶端的栏板、望柱,汽车一过就颤动。另外,永定河上游的高井电厂每日排放大量酸性粉尘,不仅淤塞河道,桥墩条石有的已被腐蚀成蜂窝状。
经国务院批准并拨款修复的宛平城,城门楼于去年10月开始动工。对新宛平城的修复规划,一些专家提出了希望和建议:城内要保持原状,避免搞成拥挤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宛平城应坚持“三不”原则,即不高(不搞高层建筑)、不洋(不搞洋式风格的建筑)、不红(不要用红砖红瓦,要用青砖青瓦或当地的石灰瓦)。新宛平城内不宜突出商品化,不必搞什么明清一条街,尤其不要搞游乐场之类项目。原规划设计的三个城门洞似以一个为宜。
许多同志建议:最近,中央批准在宛平建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这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纪念馆馆址最好选在宛平城外,不破坏城市整体。
            本报通讯员 王鹏
            本报记者 欧庆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