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杰出的战斗唯物主义者瞿秋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14
第5版()
专栏:

杰出的战斗唯物主义者瞿秋白
  李振霞
瞿秋白同志不仅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先驱者,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早期历史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迹,而且作为无产阶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理论家,在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瞿秋白在他只有三十六岁的短短一生中,除了花大量时间从事党和社会的工作外,还给我们留下了六百多篇文章和译著,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本文只介绍他在哲学方面的一些论述。
瞿秋白喜欢哲学,爱谈哲学,但是,他不是书斋里的哲学家,而是作为一名战士,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他从苏联回到祖国后,就积极参加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正如列宁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每前进一步都要经历战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根和壮大,也是经历了同各种封建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潮反复较量的。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是这种较量的第一个回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到中国所碰到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实用主义。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美国哲学中,实用主义是“最时髦的东西”。这种哲学由胡适搬到中国来,他宣传詹姆士“世界是一点一滴一分一毫长成的”观点,主张对当时腐朽没落的中国社会,不需要作革命的根本的改造,而只要去解决一个一个具体问题,比如大总统选举问题、人力车夫问题、女子卖淫问题等等,就可以了。他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公开向马克思主义挑战。
李大钊等同志及时地给予了还击。指出,中国问题不能零零碎碎地解决,而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为此必须宣传理想的主义;主义是旗帜,树立起来,人们才有所趋附。因此,他们鲜明地提出了一定要传播马克思主义。这种批判,从政治上看是锋利的,但是,对于胡适所提出的一个一个解决问题,一分一寸进化的改良主义主张的哲学思想,还欠缺揭露和剖析。瞿秋白发表的文章《实验主义与革命哲学》,弥补了这个不足。
瞿秋白对于对手没有采取一笔抹煞、简单否定的态度,而是冷静地分析了这种对美国民族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到了中国又广为流传的社会思潮存在的历史原因。他着重分析了实用主义在中国和在欧美有不同的历史作用。因为当时的欧美已处于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阶段,而在中国却是如何摆脱封建主义束缚的时期。瞿秋白指出,实用主义是一种行动的哲学,它否认理论的真实性,只看重实用方面,主张真理便是“应付环境”。“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就是这种原则的体现。实用主义的这些主张“应用于中国的时候,对于资产阶级是很好的一种革命手段:且不要管什么礼教罢,怎样能发展你自己,便怎样做;可是他对于劳动阶级的意义,却是:不用管什么社会主义了,怎样能解决你们目前的难题,便怎样去做算了”。因此,瞿秋白说:实用主义的“这种原则,用之于中国,一方面是革命的,一方面就是反动的。”正因为实用主义有这种复杂的历史作用和特性,所以它在当时中国出现“实在不是偶然的”。
对于实用主义的所谓科学性,瞿秋白也作了具体分析。实用主义标榜着科学的哲学来到中国。在“五四”运动的前期,胡适在倡导科学与民主方面也起过促进作用。那么,实用主义是不是带来了科学的真理呢?瞿秋白说这是一种历史的误会。事实上,实用主义只能承认一些实用的科学知识和方法,而不能承认科学的真理。实用主义的特性就在于否认一切理论的确定价值。瞿秋白还分析了实用主义哲学中为什么会有些科学色彩,而又不是科学体系。因为,实用主义是竭力综合整理现代市侩的心理而建立的一个体系。市侩所需要的是“这样亦有些,那样亦有些:一点儿科学,一点儿宗教,一点儿道德,一点儿世故人情,一点儿技术知识,色色都全,可是色色都不彻底。这样才能与世周旋。”对于这种体系,是不能彻底追究的。因为,它讲“周旋”,提倡应付环境。可是对环境的应付,一旦彻底追究下去,所得的结论,便是彻底改造现存制度,而且非用革命方法不可。瞿秋白说,这在实用主义者看来是太可怕了。所以,它主张,现状可以改造,却不必根本更动现存制度,只要琐琐屑屑逐段应付好了。由此分析,瞿秋白顺理成章地得出实用主义是改良哲学的结论。
瞿秋白还分析指出,实用主义的宇宙观根本上是唯心论的。在作出这种判断前,他首先肯定实用主义注重现实,不象过去的旧哲学只是“静观”地考察宇宙,不问及宇宙的变易。他说这是实用主义的优点。然而,实用主义的弱点,也在于它轻视理论。照实用主义说来,人的知识究竟符合于客观世界与否,并不重要。一切学说的价值,只要看它对于我们是否有益。有几分利益,便有几分真理。瞿秋白分析说,仅仅是“有益”还不能尽“真实”的意义。一种思想,必须是合于客观的事实的,才能是有益的。可是,在实用主义看来,离开人的种种色色的感觉之总和的客观世界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有的是一块大理石,要自己拿来雕一个形象出来。”(詹姆士)照此说来,在某一现实世界里,我们有几种目的,便照着这些目的制造出一种观念来,这些目的以外的现实世界,我们可以不问。因此,对于实用主义,没有客观的现实。其结果是唯心论的宇宙观。
瞿秋白区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实用主义哲学的界限。现实生活里的目的和愿望完全依着我们的利益而定,所以,实用主义宣扬利益真理。从表面上看起来,往往有人以为这种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很相近。瞿秋白指出,其实不然。马克思主义所尊重的是科学的真理,并非利益的真理。某种意见之所以是真理,并不因为它对我们有益,而在于他反映现实世界的变化趋势(规律),它切合于客观的现实世界。
从上可见,瞿秋白对实用主义作了实事求是的剖析。问题讲得犀利而又公允。没有辱骂,没有恫吓;在充分的说理中,有力地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原则。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有名的“科学与玄学”的论战中,瞿秋白也鲜明地表现了他的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的立场。1923年2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作了“人生观”的讲演,同年4月丁文江在《努力周报》上发表了《玄学与科学》一文,对张君劢的讲演进行评论。论战就这样开始了。论战一方的主要代表是张君劢,被人们称为玄学鬼。他在中国贩卖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宣扬盲目的“自由意志”,认为人生观和科学是不能相容的,是主观的、直觉的、自由意志的。论战的另一方是丁文江为代表的中国的马赫主义派。他们强调科学万能,被称为“科学派”。这一派认为客观世界是人们“觉官感触”,是“思构”,科学所研究的不过是感觉所组成的概念和推论。对于唯心主义营垒内部争吵的这两派,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都采取了批判的态度。陈独秀讲得很形象:丁文江出来反对张君劢,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
在这场论战中,陈独秀、邓中夏等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写了批判文章。瞿秋白在这次斗争中的突出贡献是,对玄学派和所谓科学派的共同的唯心主义观点,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而且鲜明地提出了这场争论的实质。他写了《自由世界与必然世界》一文,指出:这次,虽然“辩论所涉太广”,但争论核心“在于承认社会现象有因果律与否,承认意志自由与否”。张君劢否认心理现象受因果律支配,受科学支配,认为它完全是自由意志的。而丁文江则认为,科学应当支配人生观。但他认为科学所研究的因果律,纯粹是心理现象。所以,玄学派和所谓科学派,都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离开客观规律来谈“自由意志”,来谈“人生观”的问题。因此,瞿秋白锋利地指出,离开必然来谈自由,是空谈意志自由;只有认识必然才能获得自由。“自由”不在于想象里能离自然律而独立,却在于能探悉这些规律,因为只有探悉规律之后,才能利用这些规律,加以有规划的行动。他还为“意志自由”下了一个定义:“确知事实而能处置自如之自由”。这里的“确知”无疑有认识的意思,“处置”多少有改造的意思。这个思想,在当时是很有创见的。瞿秋白一直是联系人们的“行为”,结合实际来谈自由的。他说,人的意志愈根据于事实,则愈有自由;人的意志若超越因果律,愈不根据于事实,则愈不自由。他还告诫人们说,不知因果律,便无从决定行为,只有孤注一掷的赌博的侥幸心,而绝无所谓自由意志。
瞿秋白认为,无论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个道理都适用。他分析说,这种对自然的“服从”是人类解放的条件。这里讲的服从自然,不是指服从自然的某种现象,而是服从自然规律。至于对社会的改造,他认为也不例外,“组织有规划的社会生产时亦是如此。服从技术上及经济上的某几种‘必然’,人便能破毁那受自己生产品所支配的‘作茧自缚’的怪现象,人便能得多量的真正自由。”因此,他断言这样的“服从”正是“解放”的源泉。
肯定必然的意义,是否可以否认人的意志的作用呢?瞿秋白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认为,人的意志是有作用的。它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因素,人的意志是社会发展之果,但它成为社会力量,亦能成为社会发展之因。
总之,在科学和玄学两派的这场唯心主义营垒内部的争吵中,瞿秋白没有去注意两派之间的细微差别,没有去做那种“抓跳蚤”者,而是抓住他们的共同的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进行批判,从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在当时,正确坚持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唯物论,对于初创时期幼年的党领导革命实践斗争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瞿秋白在从事理论斗争中,有许多自己的特点。
首先,他的马克思主义的功底比较深。他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热烈追求者。
其次,他总是结合革命实践来谈哲学。在他的言行中嗅不到“经院哲学”的味道。他是作为一个革命者来探索和思考哲学问题的。
第三,在每次论战中,对于坚持唯物主义的原理、原则,他总是是非清楚,态度明朗,寸步不让;同时又注意充分说理,进行具体分析,以理服人。
瞿秋白在坚持唯物主义的战斗中,虽然并不是每个问题谈得都很准确、很得体;但是,总的看来,确实显得有理有力,作为一个战斗的唯物主义者形象是光辉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