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继续分组讨论 设立国家教育委员会能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制定计量法是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重要措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15
第1版()
专栏:

  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继续分组讨论
  设立国家教育委员会能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制定计量法是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重要措施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 出席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的委员们在今天的分组讨论中赞成设立国家教育委员会,认为设立这个委员会能加强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曾涛、张致祥、吴波、刘瑞龙等委员说,为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掌握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统筹安排整个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规划,赞成设立国家教育委员会和撤销教育部。希望成立教育委员会后搞出个样子来,不能只是换个名字。陈惠波委员说,成立教育委员会对于加强统筹安排整个教育事业、推动教育工作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希望教育委员会成立以后首先普查中小学的危房情况以及中小学教师的生活情况,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一些问题。雷洁琼委员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的范围很广,涉及各部门、各地区,教育部管不了。教育体制的改革涉及教育经费、教育人才的安排,涉及师范教育、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等。我国还有两亿多文盲,迫切需要扫盲。学龄前教育,成人教育也亟待加强。经济特区和十四个开放城市现在都要办大学,各部门办的大学如何协调?这些都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筹管理教育的委员会。
委员们希望国家教育委员会成立后要有实权,办实事。罗琼委员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以后,关键是组织落实。设立国家教育委员会有利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实行。建议教育委员会成立以后,把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统一部署。刘有光委员说,教育委员会成立后教育经费要拨给教育委员会管理。曹龙浩委员说,成立教育委员会后,还要呼吁全社会都重视和支持教育。目前各地对教育不够重视,“一工业,二财贸,三文教”,文教被排列到第三位或者常常被挤掉。教育委员会是教育综合性领导部门,地方也应成立教育委员会。许涤新委员说,现在一些老大学有不少教授,因人多排不上课程,但又不让到新大学去,造成人才冻结的现象,这是很大的人才浪费。最近有所解冻,但基本上还是冻结。建议教育委员会成立之后,在协调人才方面发挥作用。
有些委员建议尽快制定教育法。雷洁琼委员说,规定了教师节以后,打骂教师的现象还屡见不鲜,人均教育经费没有多少增加,挪用经费的事情经常发生。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现在看来困难很大。建议尽快制定教育法,对打骂教师的,要严厉惩罚,对挪用教育经费的,要以贪污罪论处,对于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从现在开始就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有些委员指出,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设立国家教育委员会很有必要,这是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提高人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重要保证。要继续提高对教育工作的认识,进一步落实教育经费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教育委员会成立后,教育部是否撤销要慎重考虑。还有的委员认为,可以用扩大教育部的职权的办法来加强教育工作的领导,不一定要撤销教育部另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
在今天的分组讨论中,委员们都认为关于防洪方案的报告全面周到,措施切实可行,体现了人民政府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也是防患于未然的好办法。有些委员提出,只考虑黄河、长江、淮河、永定河中下游的防洪问题还不够,还要考虑这些河流上游的防洪问题,应着重加强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根治水害,狠抓水土保持这一关键问题。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 出席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的委员们昨天上午在分组讨论中,许多委员认为制定计量法是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重要措施,希望将现有的计量法草案作进一步修改后尽快通过这个法律。
许涤新委员说,颁布计量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老百姓日常生活离不开度、量、衡,国民经济各部门离开计量也寸步难行。没有精确的计量,无法开展对外经济活动,也会使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研究遇到困难,因此颁布计量法很有必要。刘瑞龙委员说,计量牵涉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发展都有关系。加强计量管理,一是保证国家计量单位制度的统一,二是全国量值的准确可靠。这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发展生产、保护消费者利益的重大措施。江家福委员说,我国长时间没有统一计量标准,很有必要用法律加以统一。现在经济搞活了,更需要对计量标准加强管理。马万祺委员说,没有计量法,会造成很大损失。应高度重视计量法的制定和推行,也要注意一些部门和地方的习惯,对于其中一些需要改革的制度,需对群众耐心宣传。
有些同志建议把计量法草案印发有关专家征求意见。严济慈副委员长说,计量问题牵涉面很广,计量单位的名称完全是科学问题,要考虑得周到、精确些,建议将计量法草案发给各部门、各学会,请他们提提意见。计量单位名称不统一,以后会很麻烦。
有些委员指出,计量法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武衡委员说,目前工农业生产、贸易交往、科学试验以及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都需要统一计量制度。统一计量,要克服习惯势力。现在,统一计量制度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我觉得计量法草案订得太细了一点,有些地方可以稍微简单些,以便人民群众理解,有些专业名词可另搞个附件,对个体制造和修理计量器具的要严加管理。张贤约委员说,计量标准要由国家来统一。有些提法应通俗点,不然群众看不懂,执行起来有困难。
有些委员建议切实加强计量标准的管理和检查。陈惠波委员说,有法是一回事,执法又是一回事。现在也不是没有计量标准,关键在于要认真管理。市场上,顾客只是关心秤高秤低,其实秤本身就有不少问题,谁来管?钱敏委员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原有的计量工具已不适用新兴的产业部门。如电子工业的微电子工业加工,需要用电脑控制的精密仪器来测定。对这些精密仪器的管理和测定,计量法中没有反映出来。又如计量法只写了用于结算收费的电能仪表,授权电力部门控制,但用于结算、收费的仪表,如自来水表、煤气、天然气表等仪表,也应授权有关单位进行检查。周占鳌委员说,计量法草案应强调计量器具的质量,明确规定计量器具的精确度,并加强对计量器具制造的监督。任新民委员说,建立全国统一的计量标准,要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保证实行,国家应有专门的计量科研机构,从事计量的科学研究,这一点应写在计量法里。计量符号全国既要统一,也不要完全照抄外国的,还要考虑到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和习惯,要有一个试行过程,逐步实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