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我是八十年代的中国青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16
第4版()
专栏:

  “我是八十年代的中国青年”
他是年龄最小的县人大代表。1983年,县委、县政府给他家挂了“双文明之家”奖匾。去年5月,团县委命名他为“学雷锋标兵”;9月,团地委命名他为“新长征突击手”。他叫曾宪强,今年二十岁,是河北省青县曾官屯村的共青团员。
小曾常说:“我是八十年代的中国青年,要有理想,热爱党,学雷锋,做好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早在1979年,十四岁的小宪强得知张奶奶和几位孤寡老人生活有困难,他就向父母提议拿自家钱去救济。爸爸、妈妈高兴地答应了。张奶奶问:“这钱……”“这钱是我为您代领的国家救济款。”老党员戴文祥无子女,多年半身不遂,“大包干”后,曾宪强和父亲商定,义务为老戴耕种责任田。施肥、浇水、收割样样管,四年收了四千四百斤粮食。
曾宪强家原有一台拖拉机,去年更换了汽车。村里不论谁家拉砖运土,送粪载物,请客接人,只要告诉宪强一声,他就把车开去帮忙。四年来,他先后为四十多家助工九十多天,影响自家运输收入两千余元。他还为大伙义务轧小麦十八万多斤。
去年春天,村北公路上的小桥塌陷了。宪强自家掏钱买了八百块砖,和父亲一块把桥修好。秋天,他和弟弟开车拉运炉灰土,大干三天半,垫平了一条三千米的公路。这年,他又买来六百斤小花石子,聘请六名瓦匠师傅,出工钱一百元,为学校修建了一座漂亮的门楼。他还给幼儿园小朋友买了四十套连环画和六十个作业本。今年以来,他又从自己家拿出五千元现金,无利息地借给贫困户发展商品生产。
韩忠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