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置身于现代生活之外的人们——访宾夕法尼亚州爱米希人聚居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16
第7版()
专栏:

  置身于现代生活之外的人们
  ——访宾夕法尼亚州爱米希人聚居区
  张允文
在离华盛顿约二百多英里的宾夕法尼亚州东南部,聚居着一些笃信新教教义、风俗习惯独特的德国移民后裔,他们被称为“宾夕法尼亚的爱米希人”。这些人保持着两世纪以前的生活方式,拒绝与外界来往,反对美国现代生活中最起码的物质享受,禁止使用汽车、电灯、电视、电话、冰箱等等,总之,凡是与电有关的用品、设备,一概拒于千里之外。
爱米希人聚居地距兰开斯特市很近,我乘汽车前往,十几分钟便已到达。
一路上不时遇到一些敞篷或有车厢的马车,马都是很健壮的高头骏马,车上人的打扮大同小异。我们在一幢爱米希人的房屋前停了下来,走进屋内。一位老太太接待了我们这些不速之客。
爱米希人的住房内部摆设颇讲究。除了电器之外,其他家具和物品似乎应有尽有。室内不设厕所。厨房相当宽敞,这里既是餐厅,又是全家冬季取暖的地方。房间内都挂着一个镜框,上面有全家老少成员的照片。他们的家庭都是多子女的,少者六七个,多则十六七个,一般都相当和睦。
爱米希妇女手工缝制的床单很有特色,专门售给旅游者。老太太拿出一大叠花式、图案各异的床单给我们看,确是精巧的工艺品。价格有一百美元以上的,也有几百美元的。
在几户爱米希人门口都摆着售货摊,出售一些瓶瓶罐罐之类的日用品,夹杂一些工艺品、古董等,吸引那些好奇的游客。一般价格不高,但似乎很少有人问津。与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标准相比,爱米希人生活不算富裕。但是,由于宾州这一带土地肥沃和爱米希人善于耕耘,他们的收入也很不错。一般人家钱很多,就是用处不多。一些孩子光着脚,据说并非买不起鞋子,而是一种习惯。一位摆摊的老太太说,爱米希人晚上常以全家相聚或走访左邻右舍为乐事。一位摆摊的老人说,他们附近有所医院,看病的开支很可观。看来,爱米希人对现代医学还是不愿摆脱的。
大部分爱米希人务农,少数人从事修理农具、马具等工作。年轻人多在地里从事体力劳动。
爱米希人给我的印象是乐观、愉快,满足现状。儿童脸色较苍白,而且容貌相似,据说这是由于按他们的教规,禁止同“外界人”结婚、因而代代近亲婚缘产生的不良后果。爱米希人的穿戴、发式都很独特,说的是“宾夕法尼亚德裔”方言。他们不赞成正规的教育,只接受最起码的教育。他们认为,务农不需受更多的教育。美国最高法院于1972年曾裁决,允许爱米希人免受义务教育。
爱米希人的上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来自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的祖先是两个世纪前为逃避宗教迫害而移居美洲大陆的。1710年大批德国人开始移居国外。据史载,他们先定居于英国,后又从英国渡洋来此。这些德裔移民分为梅奈纳特人和爱米希人两派,都属新教教派。他们自称为“上帝的凡民”,以区别于讲究穿着、过舒适生活的“世俗人”。宾夕法尼亚是他们在美国的第一个永久居留地,因为这里实行宗教自由的法律。在美国革命时期,宾州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德国移民。现在生活在宾夕法尼亚东南部的德裔居民约六千人,尤以兰开斯特市附近最为集中。据说,年轻人被现代化生活吸引而脱离这个社会的不在少数。
爱米希人抵制科技现代化的成果,这当然是逆社会进步而行的,然而他们过的却是十分宁静、和平、融洽的生活。由于他们的宗教提倡合作、友爱、互助,严禁打斗、烟酒等,社会秩序也是很稳定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