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赞“红烛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17
第7版()
专栏:

   赞“红烛奖”
  罗荪
《人民教育》编辑部举办“红烛奖”小说征文活动,提倡以教育为题材的文学创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被茅盾称誉为“扛鼎”之作的《倪焕之》,就是被称为“教育文艺”,在教育杂志上发表而引起了重视。茅盾同志评论这个人物时说:他是“一个富有革命性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怎样地受十年来时代的冰潮所激荡,怎样地从乡村到城市,从埋头教育到群众运动,从自由主义到集团主义,这《倪焕之》也不能不说是第一部”,从而开创了教育文学的开端。
但是,几十年来以教育为题材,以教师为主人公的作品,还不是很多的。这次《人民教育》举办“红烛奖”,加以提倡和鼓吹,是一件大好事。实际上以教育为题材,天地还是十分广阔的,全国中小学校有近百万所,全国教师有上千万,是一支十分庞大的队伍,它将为文学创作提供大量的题材。三十年代有一个《倪焕之》,八十年代将有无数个《倪焕之》,有待作家加工创作,为教育文学打开广阔的天地。
例如这次获奖作品中的《含川斋见闻》(作者涂怀呈),就是一篇很好的小说,它塑造了一个具有独特性格的老教师“竹夫子”。有人作了这样的评语:“他迂而不腐,颓而不废,是因为心中还燃着一团炽烈的火,这是爱,对祖国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朋友和学生的爱。”这个评语是十分确切的。特别是作者对竹夫子和小宋的爱情,写得既深沉又含蓄,十分动人。
如果对这些作品加以评论,把它们介绍给广大读者,扩大它们的影响,对这次评奖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本文是作者为《红烛集》写的序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