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老区不富 夙愿难平——沂蒙山区整党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23
第1版()
专栏:

老区不富 夙愿难平
——沂蒙山区整党纪事
本报记者 吕建中
5月间,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沂蒙山老区。地委书记李洪成同志很动情地向我叙述起这次整党他下去调查,如何深深触动了思想,说过去多在上面忙忙碌碌,下去也总是看好的,听好的,殊不知有些表面现象和统计数字里面掩盖着严重的问题,解放三十多年了,自己来临沂地委当书记也已十年了,可至今还有些群众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实在是夙愿难平啊!
去年秋天胡耀邦同志来这里视察工作,看到沂蒙山区的优势远没有发挥出来,提出临沂地区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先赶后超”。去年年末,国务院领导同志在听取山东经济工作情况汇报时,对汇报材料中没有着重汇报老区人民生活的问题,作了严肃批评。怎样对待来自上级和来自群众的批评,今年年初临沂地直机关开始整党,地委决定结合学习文件,认真地沉下去做调查。
距临沂市只有四十多公里的中孙沟村,曾是当年“学大寨”的典型,劳民修了不少“大寨田”,产量却一直低得可怜。农民常年连地瓜干都填不饱肚子。地委调查组一进村,群众就来诉说:种地缺水少肥,养兔子闹兔瘟,花生受病虫害没收成,还要买高价花生交征购任务。李洪成惊异地问,为什么要这样办,群众说,谁不交花生,干部就要到家里称你的地瓜干;村干部则说,上面把任务平均摊派到村,我们只好平均摊派到户。此外还有名目繁多的集资,筹款,以至多年前修的“大寨田”的欠贷,也统统平均摊派到各户农民头上。
沂蒙山深处有些群众当年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过很大贡献和牺牲,解放后没人来帮他们摆脱贫困,倒是长期被一条“左”的绳索紧紧捆住手脚。有些群众不知道有一号文件,更不用说三个一号文件了。毗邻孟良崮的沂南白衣庵村周围是很好的山坡草场,一大批劳力没活干,不少农户房屋依然破旧,生活依然困难。地区领导同志看到了自己工作的差距。
群众语重心长地批评说:“战争年代你们在山上依靠我们,战争胜利,你们下山就忘了我们,可我们忘不了共产党!我们不愿光等着国家救济,我们有劳力,有资源,帮钱帮物不如帮我们找门路。”李洪成听着,思索着:战争年代自己也曾经和群众同甘共苦,相依为命,如今在临沂当了十年地委书记,这些贫困村没来过一次,与群众感情、为人民服务观念,的确淡薄了。
根据调查结果,地委把帮老区脱贫致富列入议事日程,制订具体措施,逐村落实。老区人民热切期待着领导机关从这个良好的开端,今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