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伊克昭盟两种做法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昔日滥垦牧场,形成沙进人退衰败局面 如今建设草原,出现人进沙退喜人景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24
第2版()
专栏:

伊克昭盟两种做法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昔日滥垦牧场,形成沙进人退衰败局面
如今建设草原,出现人进沙退喜人景象
编者按: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从滥垦牧场到保护、建设草原,走了一段曲折的路。他们的教训发人深省,经验值得借鉴。
草原破坏容易建设难。现在,大面积开垦宜牧草场,毁草种粮的事已经不多了。但是,对草原滥采乱挖,超载放牧,只使用不保护,造成草原沙化、退化,仍然屡见不鲜。这些地方应从实践中获得教益,象伊克昭盟一样,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草原的治理。各地要深入宣传《草原法》,认真执行《草原法》,保护、建设好草原,合理利用草原。
本报讯 七年前,伊克昭盟草原曾遭到严重的破坏。今天,伊盟草原的草场植被有明显恢复,种树种草面积迅速扩大,从而结束了沙进人退的历史,开始出现了人进沙退的喜人景象。
伊克昭盟是我国有名的“三化”(沙化、退化、盐碱化)贫困地区之一,其草原受害程度是惊人的:截至1972年,该盟四次开荒达一千多万亩,沙化六百多万亩,加上风吹流沙一千二百万亩,沙化面积共达一千八百万亩,占全盟总面积的1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伊克昭盟清除“左”的影响,认真贯彻“以牧为主”方针,首先,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草原,将一千多万亩“开荒地”全部退耕还牧,并执行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严肃处理毁坏草场的事件,刹住了滥垦等破坏草场之风。其次,随着实行“包畜到户、牲畜作价,卖给社员”的生产责任制,将全盟草场划分到户,固定草原使用权,解决了多年来草场吃“大锅饭”的问题,从而极大地调动了牧民保护、建设草原的积极性。经开展封育草场和“三种”(种草、种树、种柠条)为中心的草原建设,全盟天然草场明显改善,人工、半人工草场面积迅速扩大。到目前为止,包括飞播,种草面积达一千二百多万亩。伊盟又是我国草库伦建设的发源地,已建畜群草库伦两万三千多处,面积达三百多万亩。更可喜的是草原建设已经见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从经济效益看,人工、半人工草场已占全盟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3%。产草量达三十亿斤(相当于天然草场全年生产饲草的40%),可解决三百多万只小畜的吃草问题。畜牧业经受了1980年至1984年连续四年大旱的考验,连年获得丰收。从生态效益看,全盟沙地和沙化面积,已从十年动乱时占总面积的69%,缩小到现在的35%。林草植被面积由过去只占总面积的36%,现在增加到60%左右。去年种草三百一十七万亩(不包括一百万亩树),建设速度开始超过全盟每年土地沙化和退化三百万亩的速度,扭转了过去那种绿化赶不上沙化的状况。 内蒙古日报记者 巴拉吉尼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