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丁玲谈文艺创作自由等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24
第7版()
专栏:

丁玲谈文艺创作自由等问题
著名作家丁玲最近在西安就当前我国文艺界一些问题,对记者谈了她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作家要正确理解创作自由,正确理解党的号召与行政干预是不同的。当代作家只要真正同四化大业息息相通,创作就会有广阔的天地。近几年来,从总的方面看,党对文艺界并没有太多的行政干预。这两年有那么多的新人新作涌现,而且有不少是很好的作品,很有希望的作家。行政干预过多,不可能出现这种局面。文艺领域的现实可以说已经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其中包括党对文艺的一系列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违反文艺创作规律的行政干预,确实非摒弃不可。但党的号召和行政干预不同。党号召作家走向生活,反映时代,反映人民群众干四化、搞改革的崇高思想,给作家指出最广阔的创作天地,这体现了党对作家的关怀和爱护。不难设想,我们的作家如果离开了四化、改革的沸腾生活,而只关心小院、小街、小窗里的琐事,那他的创作自由恐怕只能是狭小天地里的自由。至于你深入了生活,采集了素材,要写什么人物,用什么体裁,是没有人会去干涉的。
作家自己思想不解放,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创作自由。如果你一提起笔来,就想主编喜欢不喜欢,得奖不得奖,总想在这些方面找什么窍门,那你就难得自由。所谓创作自由,只有真正了解社会,了解生活,真正掌握了时代脉搏、客观世界的本质,既懂政策,又善分析,那才能如鱼得水,无往不胜,在创作的天地里自由驰骋。你不熟悉水,你不懂游泳,你在水里就没有自由。球类运动员的自由,是在四条端线内的自由,出了这个框框就没有了自由。

创作和评论一定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作自由,评论也要自由,允许批评反批评。陕西省文联讨论作品,要求较严,有表扬有批评,这是繁荣创作的正路。作品不能批评,听到一句批评就跺脚,这样的作家不会有很大的作为。我们办的文学双月刊《中国》认真贯彻执行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搞宗派门户,不排斥任何人。老作家、老诗人、现代派的作品,我们都发表。有些人自称现代派,其实他不一定是真正的现代派,他写的也不一定是真正的现代派作品。他们往往只朦朦胧胧知道点现代派的皮毛,就树起什么旗号来。我们可以让他们实验一下,给他们创造接受群众检验的条件。我相信他们在探索中会不断有所前进。遇罗锦的文章有好有坏。《一个冬天的童话》是好的,《春天的童话》不好。不好的作品应该批评,她自己现在也承认批评有益。《中国》最近发表了她的一篇东西,反响强烈,众说纷纭,但总的看来利多弊少,失小得大。遇罗锦最近到部队去写东西,她若能真正在部队里呆上两年,把视野扩大,深入生活,那她还是有希望的。

作家要注意继承、发扬民族传统和中国气派。从体裁上说,章回小说就是中国小说的传统,《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都是章回小说,我家的年轻人都喜欢看这些。我们要有志于写出今天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来,只要你真正掌握了生活,能以传统的民族形式写出中国气派,那你写什么题材都可以,写战争、四化、恋爱都可以。外国人喜爱我们的艺术,视为珍宝,而我们有些人自己反倒瞧不起自己,丢掉自己的珍宝,去拣别人的东西。中国小说是讲故事的,典型人物、典型性格、典型环境、典型语言,尽在故事中表现。写阿斗昏庸,只写司马昭宴群臣时与阿斗的一段对话,就把个“乐不思蜀”的庸主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中国小说的这种传统手法接近中国人的习惯;西方的蒙太奇手法,跳动式的东西,用滥了,不合中国人口味。
(新华社记者徐士杰记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