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提高电影思想艺术质量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24
第7版()
专栏:

提高电影思想艺术质量的思考
袁文殊
提高影片质量是发展我国电影事业的当务之急。电影一向在我国人民文化生活中占有特殊重大的比重,从来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进入八十年代,形势开始发生了变化。随着群众业余文化教育的普及,电视、录相的发展,体育竞赛的活跃,人民的文化生活逐渐丰富起来了。但是这种变化对电影事业却是严峻的。影片的数量不足,曾经是创作上的一个突出的矛盾。现在这个矛盾已基本上解决了。1983年我们故事片的年产量已达120多部,1984年又增长到140多部,在我国社会主义电影的发展史上是创记录的。影片数量上升了,电影观众(主要在大中城市)却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向。相当一批数量的影片,收入低于成本。这就明显地告诉我们,电影创作既不能不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又不能不重视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的问题,那种只追求个人“创作”名声,不考虑社会效果和国家财产浪费的做法,是对人民不负责任的。因此,电影除了在管理、发行体制方面进行改革外,关键还在于电影工作者认真地来提高电影创作的质量。
银幕,是时代的形象化的一面镜子,电影不能不反映时代的主流。当前现实生活中方兴未艾的经济体制改革浪潮,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也必然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道德伦理观念、审美观念的重大变化。电影承担的无可推卸的责任,就是反映一代人创造的历史业绩和他们的性格光彩;热情支持在全社会形成的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鞭挞那些落后的、愚昧的、腐朽的东西;要振奋起积极的、向上的、进取的精神,克服那些安于现状、思想懒惰、惧怕变革、墨守成规的习惯势力。这样的电影作品,才能引起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兴趣,也才是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
首先,反映时代生活的主流,是要求表现在历史性的变革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合乎历史潮流的变化。这种题材本身的内涵就极其广阔、异常丰富。每一部作品应该发现新的生活内容,具有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表现形式。为此,作家、艺术家就必须到改革的洪流中去,了解新生活,发现新事物,总结新经验,塑造新人物,使我们的银幕出现新气象,鼓舞人民意气昂扬地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其次,提倡表现时代的主流与艺术的多样化是辩证的统一,不是相互排斥的。现实生活的绚烂多姿,革命历史的威武雄壮,五千年悠久文化的瑰丽辉煌,召唤着电影工作者不断地去开拓宽广的题材领域。
新时期的电影艺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过去的僵化模式,但从总体上看,题材的狭窄、样式的单调、缺乏鲜明的个人风格等等,仍有待于电影工作者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思想、艺术素质。如群众喜闻乐见的喜剧片,或者数量很少,或者质量较差。随着生活的日益改善,群众对精神产品要求高质量和花色品种的多样化。不错,电视事业的发展是影响电影观众人数下降的一个因素。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能不认真来迎接这种挑战,就更需要努力来提高影片的艺术质量,使其更具魅力,赢得观众的喜爱。事实表明,只要影片具有比较高的质量,就可以赢得观众。
广泛的群众性是电影的基本属性之一。电影责无旁贷地应该满足亿万群众迅速提高和发展的审美要求。近年来,有些电影工作者锐意创新,大胆探索,这是一件好事。但也不能不指出,从事艺术探索需要具有群众观点。如果探索出来的东西群众不爱看,即使是阳春白雪,也是曲高和寡,只能孤芳自赏而已。我们还是要把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起来,以探索雅俗共赏为上策。不过,重视电影的群众性和娱乐性,决不意味着容忍低级、庸俗趣味的泛滥。
当前在我们的电影作品中,平庸的作品仍然为数不少。所谓平庸,就是思想内容一般化,艺术表现也一般化。如果一部影片不能对生活有新的形象发现,不能诱导观众对生活的进一步思考,不具备电影艺术的独特美感,就很难激发起观众艺术欣赏的主动性,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提高电影艺术质量的过程,就是战胜平庸的过程。这不仅是某一、两个创作部门的问题,它需要剧作、导演、表演、摄影、美工、作曲、剪辑等各个艺术部门共同努力,综合治理。
提高电影思想艺术质量,必须注意充分发扬艺术民主,保证创作自由、评论自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复杂的精神生产,电影艺术家只有在创作活动中精神上进入自由状态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才能,充分调动电影手段,创造出最有艺术个性的产品。遗憾的是,长期“左”的指导思想和简单化的领导方法,大大地限制了创作自由。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本应是真正自由的文学艺术,过去却往往将创作自由与资产阶级腐朽思想自由泛滥混为一谈。由于电影社会影响大、生产集中,在所有艺术中创作本身的限制就特别多,客观上受到的干涉也特别严重。不少电影艺术家处于一种“但求政治无过,不求艺术有功”的极不正常的精神状态,电影艺术怎么能够繁荣?及至“文化大革命”,绝大多数的作品被扼杀;电影艺术家的人身自由尚无保障,遑论创作自由?电影进入历史新时期,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更加明确,电影的领导方法也有了较大改进。这是新时期电影艺术繁荣的保证。但是无庸讳言,违反艺术规律的教条主义思想和以简单行政命令的方式对待电影创作的现象,仍未根除。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作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胡启立同志代表党中央书记处所作的祝词中,进一步指出保证作家创作自由的必要性。“作家必须用自己的头脑来思维,有选择题材、主题和艺术表现方法的充分自由,有抒发自己的感情、激情和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充分自由,这样才能写出真正有感染力的能够起教育作用的作品。”这同样适用于我们电影艺术工作者。
党中央关于文艺政策的进一步阐述,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作出了根本的保证。电影创作的领导思想和领导方式,也应该有一个相应的改进,才能使电影艺术家焕发的独创精神结出丰硕的果实。当然,电影作为企业,有一个经济核算和经营管理问题,放任自流是不行的,既要加强管理,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简单化的行政命令方式,这就要求有更高的领导艺术和更灵活的领导方法。对电影艺术家来说,也有一个自我“松绑”的问题。在我国电影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象今天这样美好的创作环境。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当前正是有胆识、有才华的艺术家放开手脚纵横驰骋的时候。我们必须珍视这种自由,必须以双倍的气力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服务。我们的创作自由,是对社会生活发展规律的艺术地把握,而不是脱离现实、脱离人民的主观随意性的自由。换句话说,我们所要求的自由,首先是要求自己既要懂得生活发展的规律,又要懂得艺术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取得创作或评论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保证电影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必要前提。
提高电影的质量,必须提高电影队伍的思想素质和艺术素质。我们这支电影队伍虽然遭受了十年动乱的摧残,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却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充分证明这支经过党和人民长期哺育的队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可以信赖的。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支队伍的思想素质和艺术素质都还存在着很大缺陷。夏衍同志曾经对中国电影作了一个概括,叫做:“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老一辈的电影艺术家,在战乱的年代里,为了革命的需要,在专业知识准备不足的条件下进入电影创作,在繁重的战斗任务中,进行学习,还创造了不少迄今仍受到国内外电影史学家所称道的作品。中国电影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已经具备了培养有较高马克思主义思想素质和美学素质的大批人才的条件。但是历史的曲折坎坷,未能充分实现,使得我们这支队伍本身的素质与时代赋予的重大任务还很不相称。
当代社会生活比我们所曾经历过的要复杂得多,自然科学飞速进步,形成“知识爆炸”。对此,我们不得不承认,许多同志的知识还比较贫乏。我们要继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学习历史,要学习科学知识;既要认真读书,又要深入实际,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要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当前的沸腾的生活,只在个人主义的小圈子里打转转是找不到出路的。不掌握基本的思想武器,就分辨不清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支流,分辨不清现象和本质,分辨不清局部和整体,分辨不清宏观和微观的关系,等等。这样创作出来的影片,当然不可能反映这个大改革的势头和它的深刻意义,因此也就不可能鼓舞人民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电影是国际语言,在国际文化交往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在当前,为了“四化”建设,实行对外开放的时候,我们必须通过银幕向世界展现我国人民在大改革浪潮中的腾飞气概和生活节奏,展示新中国的新的形象。为此我们必须积极提高我国影片的思想艺术水平,使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影挺立于世界优秀影片之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