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艰难成功的第一步——读盲人作家郑荣臣的《琵琶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24
第7版()
专栏:

艰难成功的第一步
——读盲人作家郑荣臣的《琵琶情》
胡德培
盲人作家郑荣臣,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创作成功了长篇小说《琵琶情》(载《当代·增刊》第五期)。
这是我国盲人写盲人的长篇小说的第一部,对于我国盲人社会事业和文学创作事业都是一件十分令人兴奋、值得赞扬的事情。
翻阅这部长篇小说,在我们耳边不禁时时响起悠扬、婉转、激荡的琵琶协奏曲,那里有海河岸边的浪涛之声,有盲艺人在茫茫黑夜的血泪生涯和凄惨命运,有革命斗争给盲人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有祖国新生后他们和广大人民共享光明的欢乐,还有他们随着国家政治生活和人民命运的坎坷曲折而遭遇到的种种痛苦与艰辛,最后,终于又一次获得解放,大家满怀信心地共同向着幸福的未来奋勇前行。小说描写了盲艺人、琵琶音乐家陆阳在解放前后五十年的生活经历,娓娓有致,曲折动人。
在小说里,有不少真实而动人的艺术描绘,时时撞击着人们的心弦,或使人动情,或催人泪下,或给人启迪,或促人奋进……你看,当医生宣布年仅四岁的陆阳眼睛瞎了的时候:
……真象晴天里响起一声炸雷,他再也无法经受这沉重的打击,猛地挣脱了父亲紧紧抱着他的双手,踉踉跄跄扑到桌子上,没命地嚎哭起来:“不,我有眼睛,我不是瞎子,我不是瞎子啊!”撕心裂肺的哭声早已扯碎了父亲的心,但此刻他还顾不上哄劝哭闹着的孩子,只是睁大一双失态的眼睛,恳求说:“大夫,就不能想想办法了吗?”之后,父亲总是抱着一线希望,带着孩子“奔进一家又一家医院。但每一次走出医院的大门,这希望就变得更加渺茫!当他希望越是渺茫时,他就越是渴望出现奇迹,后来他简直不是在走,而是在跑了。”
当陆阳历尽坎坷,走完了人生五十个春秋,重新踏上新的工作岗位的时候,他将自己长期辛勤劳动著书所得的稿费捐献给家乡盲协组织,去兴办盲人事业。他心里还时时牢记:“作为一个盲人,我不仅要为我所从事的民族音乐事业奋斗不息,还要为发展祖国盲人事业做点贡献。”当有人劝他再做一次角膜移植手术,可能恢复一定视力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表示:要“把这幸福留给比我年轻的盲人兄弟”。如果作家没有切身体会和满腔激情,那是很难将这些平常事物见之于情、挥之于墨,写得如此感同身受而又真挚、深切的。
《琵琶情》相当成功地塑造了盲人音乐家陆阳的艺术形象。他所经历的五十个春秋,有凄风苦雨,也有融融春日,有曲折与艰辛,也有幸福与欢乐,他与淳朴的人民风雨同舟,他与多难的祖国休戚与共,生活的磨难锤炼了他坚毅的意志,熔铸了他一颗赤诚的心。他不仅在事业上锲而不舍、坚韧奋斗,表现了超人的毅力和果敢的精神,而且对于理想的追求更是始终不渝、一片丹心,体现出中国人民崇高的美德和民族的性格。同时,他在对待爱情、对待友人,在家庭生活、抚育烈士子弟等方面,也表现了非常宝贵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这个盲人音乐家生动的艺术形象,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人物画廊里增添了新的光彩。
我们一方面为盲人作家顽强的拚搏精神和急于倾泻的革命激情所感动,同时,也感到作品有些美中不足。也许由于作家的心情过分急切,一心想把自己几十年各种感受在一部书中通通抒发出来,因而逼使作家对某些不太熟悉的生活也不得不加以描绘,便难免使书中所反映的时间拉得过长,有时过程的交代较多地占去了形象描绘的篇幅,也还未来得及更深入地挖掘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活动,作品的结构自然也显得有些不够紧凑。但是,最困难的是第一步。作为一个双目失明的作家,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不容易的。作者目前正在创作第二部长篇小说,我相信,他一定会不断地取得进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