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千万不要忘了艺术性——关于杂文的感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24
第8版()
专栏:纵横集

千万不要忘了艺术性
——关于杂文的感想
严秀
杂文在目前可说并未站稳脚跟(鲁迅的杂文当然谁也不会在口头上贬低它),有人认为杂文不应该算在文学性散文中(并非毫无理由,不必相强),有人则认为杂文可以脱离文学散文另成独立的一类,后者似乎也有觉得杂文不宜入文学门之意。我则以为杂文离不开文学,应该是文学散文中的几大宗支之一。杂文如离开文学而独立,它的艺术性就可能下降。
我以为不要因为杂文强调思想、议论、见解,就把它从文学散文中分离开来。现在有些小说、电影、电视里面发表的议论并不比杂文少。因此,不能以此为理由把杂文从文学中分离出去,我们至少一二十年之内不应如此,也办不到。杂文必须有两个根本特征,一是思想性,二是艺术性。思想性是“质”,艺术性是“文”,“文质彬彬”,然后杂文才能成立。
现在看到标上“杂文”的某些文章,很难说有什么艺术性。例如,报上说买不到豆腐,公共汽车太挤,办事踢皮球,服务态度不好等等,于是你也写一篇杂文论一下。但是这同报上的消息,老百姓的口头批评又有什么大不同呢?这样的文章,作为短评也是一篇很一般的小评论,距杂文的要求更远。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不读大量的书,不融会贯通各种知识学问(有时难免要在文章上直接表现出来),你怎么也写不出一篇艺术性高、感染力强的杂文来。现在有许多杂文,特别是一些中青年作者的杂文,一看就感到作者读书太少,写的文章没有枝叶扶疏、波澜跌宕之感,平巴巴,直统统,读者看不下去。用一句文雅的话来说,就是不能给读者提供什么审美方面的享受。
这是目前杂文创作的主要弱点。这就不能不建议它们的作者多读些各方面的书。但这几年有不少文章却一股劲地批评人家使用中外资料来写杂文的做法。这种批评似乎不太全面(其中当然有好文章,有的批评文章中也有合理的因素)。
一个社会上的“小”问题,就只能干巴巴、直统统的写成所谓“新时代的杂文”么?请看看鲁迅吧。他从看赛跑中歌颂那种虽然落后但仍坚持跑至终点以及看完这种“傻子”运动员的终场而肃然不笑的看客,才是“中国的脊梁”(可惜我们今天这样的看客也还不占多数);他从旧北京把垃圾倒在小胡同里积久把街面加厚几尺,以至出现走在路上的行人上半身却在路旁屋檐之上的现象,而发出了整个中国有被自己埋葬掉的危险的警告;他从西湖边雷峰塔的倒掉而发出了“奴才式的破坏”可以把整个国家破坏掉的感叹;他从外国人赞美中国的筵席而提出了中国的历史就是一场无穷的“吃人的筵宴”的振聋发聩的呼喊。所有这些,难道不是撼人心魄、震古烁今,至今仍然是光芒万丈的文章么?这些,同干巴巴、直统统、平板板的一篇议论文有任何相似之处么?
写杂文难,很难。即使杂文大名家,也有很多文章是属于一般性的议论文章。要写成一篇思想性、艺术性都相当高的杂文,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看见人家鱼打多了,不但不羡慕,更不去退而结网,反而一味埋怨人家为什么鱼打得这么多,索性一脚把人家的鱼篓踢到湖里去,这叫什么行为呢?
写杂文要学蚂蚁,一年四季积累粮食,唱低调;不要学鸣蝉,到了秋天他就鸣不起来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