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华罗庚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24
第8版()
专栏:书林一叶

《华罗庚传》*
牛素琴
1982年4月1日,胡耀邦同志写给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一封长信。信中说:“几十年来,你给予人们认识自然界的东西,毕竟超过了自然界赋予你的东西。如果自然界能宽限你更多的日子,我希望你能把你一生为科学而奋斗的动人经历,以回忆录的形式写下来,留给年轻人。……完成了它,我认为就是你在科学上的超额贡献了。”
1984年4月9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了这封信。正在美国讲学的华罗庚,听到此消息,不等讲学期满,就提前回国了。为了建造中国的“通天塔”,他要奋力做贡献,同时又委托多年报道他的事迹的新华社记者顾迈南同志代笔,来完成胡耀邦同志信中说的“超额贡献”。
经过作者半年多的秉烛鏖战,一部经由华罗庚审阅、修改,详细记述了华罗庚一生经历的《华罗庚传》诞生了。为此,胡耀邦同志题写了《华罗庚传》的书名。
作者以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青少年时代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刻苦自学数学的经历;记述了他敢于向权威挑战,十九岁时写出了《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著名论文;以及如何一步步地向数学研究的高峰攀登。
在数学研究的领域里神游、驰骋,这自然不是华罗庚的全部生活。《华罗庚传》从多侧面介绍了著名数学家的不平凡经历。从他的家庭生活,到他的事业追求;从他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生活条件和科研环境,放弃“终身教授”的待遇,毅然回到还很贫穷的祖国,到他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推广应用“统筹法”、“优选法”,以及运用“双法”所收到的经济效益。这不同的侧面,充分显示了数学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勤奋不怠的精神面貌。
《华罗庚传》将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自学者,在学者;成功者,失败者,都会从中得到精神力量。在建造中国的“通天塔”的征途上会出现更多的华罗庚。
*将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