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莫桑比克在克服困难中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25
第7版()
专栏:

莫桑比克在克服困难中前进
李红
今年6月25日是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诞生十周年。
十年前的这一天,莫桑比克人民经过长期的英勇奋斗,终于推翻了长达五个世纪的葡萄牙殖民统治,赢得了独立。十年来,莫桑比克人民在萨莫拉总统和解放阵线党领导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不断取得新胜利。
莫桑比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它宣布土地为全体人民的财产,在农村发展各种合作社。国家接管了银行、保险公司、交通和对外贸易,对工业许多部门、企业实行国有化,结束了外国垄断资本的统治。莫桑比克政府也十分重视发展文教卫生事业。刚独立时,莫桑比克全国90%以上的人是文盲,大学生更是凤毛麟角。现在人们普遍得到受教育的机会,中、小学生数量比独立前分别增加三倍多和两倍多。实行公费医疗,改善了人民的健康状况,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
独立前夕,外国资本家纷纷外逃,工厂、农场被遗弃,机器遭破坏,经济处于瘫痪状态。1973年到1975年,莫桑比克农业生产几乎下降三分之一,工业生产下降超过三分之一,运输量下降四分之一。另外,独立初期,还受到当时罗得西亚种族主义政权的频繁袭击,南非当局也不断进行颠覆活动。之后,南非又通过支持莫桑比克国内的武装分子进行破坏,切断交通线,炸毁桥梁,骚扰人民群众,在经济上给莫桑比克造成巨大损失。八十年代初的西方经济危机也使莫桑比克大受其害。1981年和1982年,莫桑比克出口商品价格平均下降11%,进口商品价格却上涨3%。外国贷款利息也大幅度上升。近一两年,莫桑比克又遭大旱,受害地区人口达四百万,在南部和中部地区,80%至85%的早熟粮食作物枯死,牲畜头数急剧下降,大批人口流入城市,这一切使莫桑比克的处境十分困难。
莫桑比克人民不畏困难,不断总结经验,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大力调整政策,采取许多新办法。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在1983年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克服困难的步骤和方针,明确规定要实行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加强防务、在经济结构中进行实质性的改革。莫桑比克政府在完善国营经济成分的同时,积极支持个体经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发挥个体农民和私人农场的作用,注意建设小型工业项目,实行按劳取酬,压缩开支,厉行节约。在对外政策方面,莫桑比克坚持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积极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支持非洲团结、南南合作、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近年来莫桑比克积极开展多边外交,1983年萨莫拉总统访问了西欧国家,并同葡萄牙签署十年友好合作条约。1984年3月,莫桑比克同南非签订互不侵犯和睦邻条约,改变了长期敌对局面。同年9月莫桑比克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后又加入第三个洛美协定,成为欧洲共同体与非、加、太经济合作组织中的第六十五个成员国。莫桑比克还注意吸收外资和兴办合营企业,去年公布《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投资法》,欢迎外国投资。
我国人民同莫桑比克人民有着深厚友谊。在长期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中,两国人民互相同情,互相支持。莫桑比克刚刚独立,即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十年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得到进一步发展,友好合作和人员交往日益扩大和增加,领导人频繁互访。在今后的岁月中,中莫人民友谊之花定会开得更加灿烂夺目。(附图片)
马普托机车车辆厂是莫桑比克一家重要的重型机械厂,有近千名工人。这个工厂生产车皮、油车和港口用的大吊车等。车皮还向非洲其他国家出口。这是工人在工作。新华社记者 陈一飞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