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厦门的注意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6-28
第2版()
专栏:

厦门的注意力
本报记者 张安南
厦门的优势,一些海内外投资者谈得最多的是机场、港口、通信。厦门具备了一定的投资条件。
经济特区如果没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对外资就缺乏吸引力。可是,建设基础设施,创造投资环境,周期长,难度大,人们往往决心难下,兴趣不大。一年前,厦门为此曾被非议为“移山填海,劳民伤财”。湖里工业区是特区的特区,原来是一片荒芜海滩,就是经过移山填海,才形成了一片投资环境。去年,凤凰花开得火红的时节,湖里正在扎扎实实搞“五通一平”。那时候,到处是坑坑洼洼,难得有几幢楼房落成,更难得有一家印华地砖厂开始在那里投产。压力相当大。但市长邹尔均心里有数,水、电、路不解决好,一切无从谈起。因此,他们注重实效,埋头在湖里铺设地下给排水、输电设施,在湖里之外抓紧建设引水进岛扩建工程、二十二万伏变压输电线路,还让厦门电网与闽西南、闽西北电网相连。抓这些基础工程设施,看起来似乎慢些,其实是快。事隔不到一年,我重访厦门,面貌一新:湖里工业区以崭新的面貌拔地而起,四通八达的沥青路,有效的给排水系统,新建的电力网、邮电大楼、综合商店和大酒家,二十三幢整齐明亮的职工宿舍和二十一座舒适的小别墅,都引起海内外投资者的浓厚兴趣。他们争先恐后涌进湖里,将建成或即将建成的厂房,被购买、租赁一空。
厦门特区建设者根据自己的特点,没有去先盖楼房租售挣钱,或单纯办工厂追求产值,而是实实在在先搞机场、港口的建设。
厦门国际机场是海上机场,三面环海,跑道还是填海延伸的。工程艰巨,经费困难,特区建设者大胆贷款,多方集资,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建成通航。不久,厦门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航空有限公司。现在的厦门国际机场可供大型客机起降,已与北京、上海、福州、广州、香港、马尼拉通航。厦门东渡港区首期工程四个万吨级泊位,在去年年底正式交付使用后,厦门港口吞吐量骤增。海内外投资者普遍反映:厦门的门开得更大了,不用再担心“进不来,出不去”了。今年五月,万门程控电话的开通,厦门成为我国第一个全数字程控电话网的城市。今日的厦门,打电话方便,信息灵多了。
随着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客商蜂涌,游人激增。人口仅三十多万的厦门半岛,一年来接待国内外宾客已突破百万人。与客商签订的独资、合资和合作项目达一百二十八项,相当于前三年总和的五倍。今年首季又签订五十八个引进项目的合同。内联也十分活跃。更可喜的是,良好的投资环境引来先进的设备技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