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生命在歌唱——听《轮椅上的歌——海迪演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09
第8版()
专栏:

生命在歌唱
——听《轮椅上的歌——海迪演唱》
陈莲
她不是一位歌唱家。她的唱法自然不是那种演唱西欧正歌剧咏叹调的方式,也不是用那样的发声法和技巧。但她又绝不同于另外的某些歌唱者。她唱的歌清新、自然、真挚,象是静静的独白,又象是倾心的交谈。甜甜的,带点童声音质的歌喉,被那色彩变幻、田园诗画一般意境的电子音乐伴奏烘托着,显示着淳朴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动人的美。她歌唱青春,歌唱生活,歌唱理想,歌唱友谊。歌声时而欢快,时而深沉;时而昂扬,时而细腻;那里面找不到伤感和消沉,更没有轻佻、造作、疯狂,或者专以模仿而自傲的痕迹。她是用自己的心,用全部的生命在歌唱。
现在,张海迪的歌已制成了艺术品,这就是她“七一”前夕献给广大青少年和听众朋友的一份小小的、真诚的礼品——由深圳中国东方艺术中心录制的盒式录音带——《轮椅上的歌——海迪演唱》。
这里共收集了海迪演唱的十首歌。其中有几首是她从小就唱熟了的,伴随着她度过了二十多年轮椅上的生活。可以想见,这些歌曾给予她多么深刻的影响,带给她多么巨大的力量!另外五首歌词,连同每一首歌前面那些真情的独白,都是些美丽的诗篇,都是她真实生活的写照。她把“欢歌笑语”、“金色童年”、“迷人的田野”、“壮美的大海”——把一切美好的回忆,连同她的理想、奋斗、希望和祝福奉献给了她所热爱的人民!对那隔海相望,同坐在轮椅上的台湾姑娘李佩菁,海迪发出了倾心的呼唤:“航程上,我们鼓起风帆,人生路,我们同命运抗争……同胞姐妹,总有一天我们能相会。”这是多么胸怀博大,热血沸腾的赤子之情啊!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那首“花儿在墓前思索”。这首歌揭示了海迪顽强生命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源泉。作曲者孙善耕在协助海迪灌制这些录音的过程中,熟悉了海迪,并为她的言行深深打动,他完全理解了歌词的内涵。音乐写得与诗的意境是那样贴切,旋律委婉深情,朴实无华。通过海迪动人的演唱,仿佛使人看到:祖国大地上,圣洁肃穆的烈士墓碑旁,一朵饱含露珠的花儿在微风中摇曳,吐露着芬芳……
一位年轻姑娘,瘫痪了整整二十五年。她一边同疾病抗争,一边写下了几十万字的小说、书信和译著;单就“雪绒花”这首歌英文的发音,就可了解海迪学习得多么严肃和认真。她为群众做了大量的好事,使许多对生活濒于绝望的人重新鼓起了生命航船上的风帆。现在她又自己创作,亲自演唱,录制歌曲,这简直是人们难以想象的!
海迪告诉我,她从小爱唱歌。病魔残酷地夺走了她行动的自由,歌曲就成了她最好的朋友。从“小喇叭”、“星星火炬”到各种音乐节目,随着年龄增长,她跟着收音机学会了数也数不清的歌。每当她一个人寂寞地面对着四堵墙壁,她总爱趴在窗台上,大声地唱。她说:“我的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音乐能使人的生命迸发出火花,一唱起歌,痛苦就消失了……”所以,即使在最悲惨的时候,在那理想和希望都遇到肆意蹂躏和践踏的岁月里,她也没有停止过唱歌。
后来,她跟着爸爸妈妈一起被驱赶到农村。在那穷乡僻壤,她看到贫苦的农民们多么需要文化!“玲玲,再唱一个歌吧!”每天傍晚,她都坐在场院里,乡亲们,小弟弟、小妹妹们把她团团围住,这样请求她。她就将记忆中所能搜寻到的歌——哪怕是当时横遭禁令的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花篮的花儿香……”她都用自己稚嫩的歌喉奉献给乡亲们。十几岁的海迪已经是那里群众公认的歌唱家。
海迪在同命运和灾难的奋斗之中长大了,成熟了,她在求知、创造和奉献的道路上,懂得了许多常人也不曾理解的人生的真谛。
她愿意把这一切都告诉人们。
她想到:所有生病的人,一定也象我一样,一唱歌痛苦就消失了。于是她想到:“我要唱我自己的歌,我要用自己的思想、行动和情感去影响别人。”“我希望我们的青春都能有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
海迪的歌出版了。
我愿所有的听众都能从这位黄河女儿清甜的歌声中领会她那赤诚的心!
我愿所有的歌者都能从海迪的歌声中体味到艺术美的灵魂——质朴和纯真!
愿海迪的歌鼓舞更多与她相同命运的人们在奋斗和创造中求得生命的价值,享受生活的美好!
愿海迪的歌声激励和鞭策更多健康的人们从奉献之中寻求幸福和欢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