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全社会都来关心产品质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10
第1版()
专栏:社论

全社会都来关心产品质量
最近一个时期,部分工业产品质量下降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议论和谴责。一些地方和企业只抓产量产值,忽视产品质量。有些名优产品的质量也在下降。少数企业只图赚钱,不讲职业道德,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严重地损害了用户和消费者的利益。其它行业也存在着质量问题。建筑工程有的质量低、不配套。交通运输业中野蛮装卸、野蛮待客的现象又有抬头。商业、服务业工作质量不高的现象也相当普遍。提高质量已经成为目前经济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产品质量问题是关系四化建设成败的大事。产品质量不高,损害人民的利益,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背道而驰。产品质量不高,出口创汇能力低,损害国家信誉,影响进一步对外开放。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低,四化大业就难以实现。我们必须坚决制止产品质量下降的趋势,切实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争取工业产品质量和其他行业的工作质量尽快提高。
产品质量既是微观经济问题,又是宏观经济问题,涉及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牵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关系到千家万户。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宏观、微观一齐动手,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舆论的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全社会都要关心质量问题,重视质量问题,监督质量问题,解决质量问题。
提高产品质量,就宏观方面来说,首要的是端正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产品质量下降,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地方和部门片面追求产值和速度。他们也讲提高经济效益,但眼睛只盯着产值、利润的增加,给企业层层加码,使企业疲于奔命,加剧了一些企业只重视产值、利润,忽视质量的倾向。大家知道:经济效益不只是指产值、利润,而是指用较少的劳动,生产较多的质量优良、适合人民需要的产品。质量是经济效益的基础,没有质量就没有经济效益可言。质量低劣是对社会劳动的极大浪费。必须从指导思想上来一个彻底转变,从片面追求速度转移到提高经济效益上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求发展。
其次,加强宏观控制,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争取供给略大于需求,形成“买方市场”,使企业获得重视质量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去年年底以来,不少产品质量下降,是伴随着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发生的。由于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一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不应求,形成“卖方市场”。产品质量好坏都卖得出去,企业就失去了提高质量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加强宏观控制,即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控制消费基金,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大致相平衡,这不仅是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解决质量问题的根本出路。
提高产品质量,从微观方面来说,根本的一条是要端正企业的经营方向。企业当然要讲盈利,但盈利的手段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方向,绝对不能见利忘义。社会主义企业的根本宗旨是生产满足人民需要的产品。我国人民生活还不富裕,产品质量好,经久耐用,等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反之就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粗制滥造坑骗消费者,是对人民的犯罪,是不能容许的。必须进行社会主义经营思想的教育,使企业领导者和广大职工提高思想素质,树立提高质量盈利光荣,降低质量盈利可耻的风气。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越是产品供不应求,越要重视产品质量。不讲质量,虽然可能得利于一时,但终究会砸了牌子,自食苦果。可以断言: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不讲质量的企业,在竞争中是混不下去的。
为了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要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企业的质量管理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不许借改革之名,削弱甚至取消质量管理机构。改革的一切措施都要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继续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贯彻执行质量标准。产品质量不好的企业要限期整顿,质量低劣的产品不许生产。名优产品质量下降的,取消其名优称号。领导部门要开展经常性的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即严肃处理,不可姑息迁就。
改革价格体系,实行产品优质优价,低质低价,使生产优质产品的企业得到实惠,使生产劣质产品的企业无利可图甚至亏本。对优质产品也要从能源和原材料供应、信贷等方面给以必要的扶植。实行经济责任制,不能只包产量,不管质量,应当推行以质量为中心的经济责任制,把提高质量与经济利益挂钩,真正做到奖优罚劣。
贯彻执行质量管理的各项法规,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法规。质量管理、标准计量、商检、药检、船检、工商行政、卫生防疫等质量监督检验部门,要理直气壮地履行职责,充分运用社会主义的法律手段,对损害用户和消费者利益的部门、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依法进行制裁。
除了产品生产环节,还要加强产品的包装、运输、销售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凡是因质量管理不善而影响或危害产品质量,损害国家财产的,不管是谁,不论有什么“理由”,都应当按照法规严肃处理。
动员舆论力量监督产品质量,人人起来监督产品质量。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单位要反映群众的呼声,揭露和批评不讲求质量的现象。要发挥用户委员会和消费者协会的作用,切实维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利益。
全社会都来关心产品质量!生产、运输、销售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社会各个方面密切配合,广大群众自觉监督,产品质量就会有一个大的提高,其它行业的工作质量也会有一个大的改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