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正确对待科技人员业余兼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10
第3版()
专栏:议大事 谈本行

正确对待科技人员业余兼职
中国科学院 贾宝廉
对于科技人员业余兼职,有人赞成,有人则反对,众说不一。我认为,科技人员兼职既是当前经济振兴的需要,又符合培养一代新人的方向,因而势在必行。
科技人员兼职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后各方面迫切需要科学技术的情况下,弥补专业人员不足的一种有效办法。以上海为例,据人才预测,到1990年需要各种专业人才一百万,届时必须净增五十三万多人方能满足这个要求,而实际上通过各种途径只能培养三十万人。其他许多城市和地区也都存在类似问题,尤其是一些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人才“缺口”更大。依靠人才合理的流动,只能解决部分问题,且要受到多种因素的牵制。而不离岗位、不动户口、就地业余兼职,也就是一个人当两个人甚至三个人用,是填补当时当地人才“缺口”的有效办法之一。
目前,在人才管理较为放活的地区,业余兼职已遍及城乡。例如,邻近上海的一些中小城市流传着这样的话:“上海科技人员的星期天是我们的,用他们的智力来发我们的财。”从实践看,业余兼职打开了科技人员通往中小企业这个长期难以打通的渠道,为生产发展做出了贡献;沟通了生产到科研的双向信息,兼职人员迅速把技术用于生产,又把生产中的问题和市场信息反馈到研究所,丰富了研究内容,甚至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影响和增强了本单位的经济观念、市场观念、工程观念,从而有利于科技体制改革,等等。
业余兼职还触及到一个更为深远的问题——培养较全面发展的人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是纵向加深,在自然科学内部产生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一方面是横向加宽,在自然科学外部将逐渐与社会科学交融,在交叉点上也会出现新学科。这两种趋向都要求科技工作者的知识更厚实些、宽泛些,那种不了解相邻学科、不了解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家将难以适应这种新局面。有人统计,美国专业人员一生的职业转换率为十点二次,而我国则为一点几,就是说一辈子几乎被绑在一个专业上,一次分配定终身,因此知识面比较狭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弱点。允许科技人员兼职,有利于他们扩大知识领域,有利于他们了解整个社会,从而有利于造就一批懂科学、懂经济、懂法律、懂贸易的发展较为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科学技术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兼职,以促进知识交流和充分发挥潜力。”又指出“科学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侵犯本单位技术权益、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可以业余从事技术工作和咨询服务,收入归己”。在贯彻《决定》中,有人担心业余收入归己,会影响本职工作,会动摇军心。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业余兼职有个前提,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只要在改革中加强管理,明确职责,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科技人员搞了“业余”、丢了本职的现象完全可以避免。至于少数地区业余兼职收入偏高,恰好说明兼职人员太少,兼职人员一多,企业付酬额自然会趋于合理。有的科技人员反映:“业余打扑克,无人责难;业余做贡献,则议论纷纷。”这种现象倒是值得注意的。总之,首先要放开搞活,同时要加强管理,科技人员业余兼职的工作完全可做到存其利,去其弊,健康发展,使国家、单位和个人都受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