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人民公仆在灾区——记贵州省长王朝文为灾民办实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10
第4版()
专栏:

人民公仆在灾区
——记贵州省长王朝文为灾民办实事
新华社记者 刘子富
这两年,贵州省自然灾害频繁,由于底子薄,灾害给灾区人民带来了严重困难。
今年五六月间,省长王朝文先后深入到十三个遭灾的县去看望群众,他在田间地头察看灾情,去灾民家中体察群众疾苦,当场拍板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一个人民公仆竭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晴隆县布依族聚居的游寨村,王朝文走进灾民岑志明家,详细了解去年和今年这个村连续受灾的情况,询问他家有什么困难。年过半百的岑志明一五一十地回答客人所提的问题。王朝文请求主人让他看看家底。他随岑志明的妻子走进厨房,看到盛粮的瓦缸里已经没有多少粮食,盐罐也几乎是空的。接着,他随主人上楼看了老两口的住处,下楼后又走到孩子床边摸摸铺盖的厚薄。这里是高寒山区,即使是夏天,晚上也需要盖厚棉被,但这一家的被子却破烂得可怜。目睹灾民的贫困,王朝文心酸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王朝文赶回县里,连夜召集省、州来这个县救灾的人员和县的党政负责人开会,谈了下午他在游寨村的所见所闻。他问:“象这样贫困的灾民全县有多少?”“三万七千多。”县委书记回答的声音很低。王朝文接着问:“要多少粮食才能吃到接秋?”“打紧安排也要二百八十万斤。”王朝文计算一下后说:“这样,每人每月才二十四五斤,农民要劳动,又没多少油水,这点粮食怎么够?”王朝文说这句话是有切身感受的。在旧社会,贫苦苗族青年王朝文挨饿的日子不少。王朝文立即征求在场的省粮食局局长的意见:“给他们三百万斤救济粮,由省政府出钱,你们调粮,行不行?”对方回答:“可以。”晴隆县灾民的吃粮问题就这样一次就作了安排。
王朝文对灾区十分注意扶志扶本,帮助灾区群众提高生产自救能力。
毕节地区由于地处高寒山区,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低。王朝文经过实地考察,了解到这里种草当年就有收益,既可以养畜,秋后每亩还可收草籽二十来斤,每斤草籽价值十多元,比种玉米强。于是,他与行署负责同志商量,决定由农业部门优先供应灾区草种,秋后群众把收的草种交售给政府,由政府奖售粮食、化肥,以此鼓励灾民种草养畜。
在连续两年因灾大幅度减产的晴隆县,王朝文向农民请教生产自救的门路,一些农民表示没办法。王朝文问:“你们这里出产什么?”回答说:“黄果。”“产量高不高?”“有的单株下果三百斤。”“价钱呢?”“在本地每斤也卖五角钱。”王朝文笑起来了,高兴地对农民说:“这就是你们生产自救的门路!房前屋后、田边地角都可以栽上黄果树。”农民反问道“没苗怎么办?”王朝文回答:“我帮你们解决。”王朝文经过与县里商量,县里同意将二十二万株黄果苗重点安排给灾民。
栽黄果经济效益虽好,但要七八年才受益,远水难解近渴。王朝文了解到这个县还有四大资源优势,一是大理石,二是煤矿,三是锑矿,四是苡仁米。他向县委、县政府建议,要“远抓果,近采矿,以工代赈和劳务输出一齐上”。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