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生猪放开以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10
第5版()
专栏:

生猪放开以后
本报记者 陈满正
生猪取消统派购制度,全部放开后,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生猪生产稳步发展,但也出现一些新问题值得重视。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决定取消生猪统派购制度,接着又调整了肉价,农民每售一头猪,一般可增加收益二十五元至三十元,从而促进了养猪业的发展。据商业部在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等十二个生猪主产区二百零三个县的定点调查统计:第一季度生猪存栏总数五千一百六十五万头,比去年同期上升3.15%;公母种猪达三百八十四万多头,比去年同期增长3.86%。各地仔猪紧俏,价格普遍上涨,显示出生猪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养猪专业户有了新的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湖南省截至3月底,养猪“两户”发展到十三万四千六百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0%;四川、山西两省进行的典型县调查也说明,养猪大户、养猪专业村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农民瞄准了“黑财神”这条致富门路。
过去生猪经营是单渠道、少环节,现在变成多层次、多渠道,活跃了市场。湖南衡阳市生猪市场,出现国营、集体、个体三分天下的形势,尽管食品部门猪肉销售比去年同期减少63.4%,但市场上猪肉的总销量却增加了10.9%。不难看出,农民进入生猪流通领域,起了很好的作用。
生猪发展的形势不错,但也不可大意。现在,生猪出栏旺季已经到来,局部地区出现了生猪供大于求的矛盾。山东省五、六、七三个月预计出售生猪三百六十万头,各条渠道可以销售处理三百三十万头左右,剩余三十万头无销路;辽宁今年出栏生猪六百二十万头,多出一百二十万头;浙江省5月10日冷库已经饱和,一些地方被迫停止收购生猪。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城乡人民吃肉数量下降。猪肉提价,城市居民虽得到补贴,但并未将补贴收入全部用于买肉;农民购买力有限,不愿多吃;猪肉太肥,又近盛夏,也是销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河南省4月1日放开,十天内销售生猪二万六千头,比去年同期五万七千头下降54%。江苏太仓县去年人均吃肉五十斤,居全国之冠,调价后减少了三分之二。据十个省区统计,4月份销售猪肉比3月份下降27.92%。预测今后随着城乡人民收入的增长,猪肉销量将会有所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发达、工副业开展较好的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出现农民不愿养猪的现象。过去这些地区农民养猪,每售一头猪,除奖励粮外,集体还补贴二三十元钱,现在这些待遇都没有了。农民说:养猪不如养兔,使这些省、市养猪出现下降的趋势。
农牧渔业部畜牧局认为,当前养猪业正处在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要采取切实措施,稳定生猪生产。首先要贯彻优质优价的原则,建议对饲养成本较高的瘦肉型猪提高价格,鼓励其发展;其次,在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支持生产者和私营屠宰户经销,允许他们自行选择经营方式,开店设摊,进入农贸市场,走街串巷,也可直接与零售商店或消费团体挂钩销售;第三,过去各地为发展生猪生产制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凡是行之有效的,应该继续执行,同时要根据生猪放开后的新情况,采取新办法,使农民养猪得到合理收益,特别是对年养一二头猪的小户,应给予一定的扶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