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农牧渔业部最近提出: 五年内在全国建立一百五十个瘦肉型猪商品基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10
第5版()
专栏:经济信息

农牧渔业部最近提出:
五年内在全国建立一百五十个瘦肉型猪商品基地
农牧渔业部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发展瘦肉型猪生产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发展瘦肉型猪,五年内在二十个省、市选建一百五十个基地,年产三千万头瘦肉型猪;1990年前,全国瘦肉型猪出栏争取达到七千五百万头,使目前瘦猪肉供不应求的状况得到改善。
在我国一百二十多个猪种中,有一半是地方优良品种。如太湖品系的梅山猪、二花脸和四川的内江猪等蜚声中外。各地畜牧部门还相继从国外引进长白、约克夏、杜洛克、汉普夏等瘦肉型猪种,进行扩群繁殖,全国农牧系统种猪场现有的外来瘦肉型种公猪近一万九千头,作为瘦肉型猪配种父本已基本够用。近年来,科研、生产部门配合,将引进种和地方种进行二元和三元杂交,筛选出哈白、三江白、上海白、浙江白、汉中白、新金、北京黑、新淮猪等生长快、瘦肉率较高的杂交品种,取得了较大成绩。1984年,四川省杂交猪约占出栏生猪的35%,浙江省约占46%,湖南省约占50%,江苏省苏南几个地区占80%以上,上海市金山县农村饲养的几乎全是杂交猪。1984年以来,各省、市、自治区在财力较紧的情况下,挤出部分资金建立瘦肉型猪基地。湘、浙、赣、吉、辽五省,有八十五个县已经和准备建立瘦肉型猪商品基地。
近几年虽然养猪业有了新的发展,但是,由于价格等因素,绝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仍以养脂肪型的猪为主。1984年,全国出栏的两亿多头生猪中,瘦肉率在50%左右的猪仅占15%,瘦猪肉供需矛盾很突出。
为使瘦肉型猪生产在全国有一个大发展,农牧渔业部提出:要加快瘦肉型猪基地建设,争取1990年全国瘦肉率50%以上的猪的头数,占生猪出栏量的25%,瘦肉人均占有量比现在提高80%。在大中城市、沿海、开放城市以及经济特区,可多发展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甚至可进行品种、品系间的杂交,争取五年内瘦猪肉供应紧张状况基本得到改变。
农牧渔业部 吴亚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