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成如容易却艰辛——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编译工作者杨本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11
第3版()
专栏:

成如容易却艰辛
——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编译工作者杨本文
本报记者 颜世贵
下班回家了,杨本文一头扎进自己的斗室,开始了又一个紧张的八小时工作。不,岂止八小时!
如果从1976年算起,不包括散见于报刊的零星文字,他已经给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五百多万字的精神食粮。
别人称赞他,他连连摆手:“人的一生,把业余时间全部利用起来创造的价值,甚至比工作时间创造的价值还要大。可是我,还不能做到啊!”
当然,成如容易却艰辛。
杨本文,出生在江苏里下河地区的一个乡村里。1965年秋天,当他告别了南京药学院药学系,来到中国药学会、成为药学杂志的一名编辑时,心情是激动的。然而,抱负未酬,动乱开始了。后来,他进干校,去医疗队,转眼就是几年。1974年深秋,他被上调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从事编译工作。人过“而立之年”而未立,不能不是一种悲哀。他要把失去的时光抢回来!
工作中,他深感医学工具书的奇缺,查找起来犹如大海捞针。想到别人也会遇到这样的困难,就抱定决心,自己动手编。科学出版社的编辑得知他的想法,说:“好啊,我们想出一部《日英汉分析化学词汇》,找不到人编订,人家怕挨批,又无稿酬,你如有兴趣,可拿去试试。”
这是一项首创性的工作,要求准确、通俗、精练。有时为了订正一个词,要参考几十种资料,请教几位专家,而这又是在晚上、出差的途中、探亲的假期里进行的。一切的娱乐活动都中止了。1979年,他终于把一部六十万字的书稿,送到了编辑的面前。这当中,他还穿插翻译了两本专著,计一百四十万字。
可是,有位领导对杨本文的行动看不惯,跑到出版社说:“这个人崇洋媚外,整天搞外文,名利思想严重。”编辑回敬道:“他编译的书对国家有好处。他就是有问题,也不能因人废言呀!”那人一计未成,又去找杨本文的妻子陆鸿,叫她“帮助”丈夫。当工人的陆鸿说:“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爱好,比如有的人喜欢下棋、打扑克,他的业余爱好就是干点这个,我不能干涉!”
杨本文自然没有被陈词滥调吓住。1981年,他又开始编撰《英日汉·日英汉生物学词典》。这是一部有二百余万字的涉及近三十个学科体系的大部头著作。
与此同时,杨本文还给人民卫生出版社编了一部近百万字的书稿《日拉汉药用植物名称》。他的速度是惊人的,全然不顾自己患有多种慢性病。现在的领导支持他:“老杨,你能充分地利用业余时间,是多作贡献的一种表现,不要怕‘红眼病’!你的工作也是振兴中华的一部分。”
杨本文心头热乎乎的,还有什么放不开的呢?夜深了,他那斗室的灯光还亮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