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记援建胜利油田的陆海空三军指战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11
第4版()
专栏:

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
——记援建胜利油田的陆海空三军指战员
新华社记者 谭吉安 谭道博
1984年夏,在中央军委的一次办公会议上,主持军队日常工作的秘书长和副秘书长们,最后圈定了部队支援胜利油田这个大有用武之地的战场。
当年领导大庆会战的余秋里同志为了石油,已经三下胜利油田。在井架林立、管道纵横的油田腹地,他向当时的济南军区政委陈仁洪交待任务:这里要建设第二个“大庆”,你们济南军区要助一臂之力。
回到北京,余秋里同志又把海军司令员刘华清请到自己的办公室,郑重地告诉他:军委议定把援建港口的任务交给海军,你们一定要完成。他把右手一挥,响亮地说:“小平同志要军队支援地方经济建设,这是一件大事情。我们要象引滦入津那样,在胜利油田再打一个大仗,一个大胜仗!”
与此同时,为胜利油田建设飞机场的任务,已经落实到了空军。张廷发司令员让参谋长转告济南军区空军:要派最强的技术力量,认真搞好设计,优质高速地施工。
时光荏苒。如今,记者穿行在黄河入海处方圆七千平方公里的胜利油田,但见陆海空三军几万名指战员正在夜以继日地鏖战。去年年底已见雏形的两条高级公路,已在铺设柏油路面;莽莽荒原,平地矗起两座占地共达三十多平方公里的大水库;建造海港的引堤已向大海伸出了一千多米;民用机场,正在浇灌混凝土跑道,不久,银鹰即可在这里展翅……
这一切,写下了人民军队在和平建设中建功立业的新篇。
在建设工地上,记者见到了红军老战士周水朵。去年,这位军区司令部的顾问请缨受命,披挂上阵,和其他领导同志一起,精心筹划,缜密组织,陆军部队提前一个多月,高速优质地完成了公路的土建任务。今年2月,组织上决定他离职休息,同时,又让他继续出征,负责援建工作。这位年近古稀的老战士又风尘仆仆地来到油田。
在黄河北岸占地十几平方公里的水库工地,几千名指战员正头顶炎阳,你追我赶地驱动胶轮车,建造平野围堤的浩大工程。随着汗水的挥洒,底宽八十米,周长二十多里的大坝,已经拔地而起,屹立在荒原之上。
指挥这个工程建设的,是上报即将转业的副师长杨广桐。他把一生最可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面临转业,他多想抓紧时间补习一下高中课程,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可是,援建任务一下达,他和同样要转业的政治部主任薛德斌,带领部队千里迢迢奔赴工地。
施工中,他讲求质量一丝不苟。一次,他发现筑的水库大坝中有几节芦根,马上召开现场会,严肃地说:“这是百年大计,要对国家负责。”而当师里通知他回营房,填写转业去向时,他说:“这些事组织决定就行啦!”他的妻子病倒了,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无人照料,他把这些事托咐给邻居,自己一直坚持在工地上。政治部给他一套高中课本,又派一个文化程度较高的战士和他铺挨铺睡在一起,以便帮助他补习文化。他苦涩地一笑:“偌大的工程任务压在肩,战士们都在拚命,我躲在工棚里捞文凭,心里怎得安宁?!”文化教员几次准备好了提纲。可是,副师长常常是深更半夜才疲惫地从工地上回到工棚。
明摆着牺牲而又甘愿牺牲,这就是军人的自觉,军人的情怀。
在担负筑路任务的部队中,有一位汽车驾驶员,名叫魏广存。他的父亲在镇上开起一爿小店。去年9月,父亲考虑到已超期服役两年的儿子怎么也该退伍了,就买了一台大拖拉机,留给他回去跑运输。这年年底,小魏完成第一期援建任务回到营房后,父亲接连来了四封信,催他退伍。魏广存为难了。退役的理由是正当的,可班里六台汽车,只有三个司机能顶车,谁拉着战友们再去援建油田呢?他给爸爸也接连发去了四封信,摆了回不去的理由。向来说一不二的爸爸兴许是生气了,一个字也没给他回。不久,他的未婚妻来部队举行婚礼。父亲指望儿媳妇在设计未来小家庭生活的时候,会把魏广存拉向后转。没想到,小魏说服了妻子,两人一起给父亲写去了第五封信。信中说:我们家是实行责任制以后富裕起来的。您送我入伍的时候,责任田里第一季小麦才刚刚播种……现在,家里富了,为什么就不能舍弃那几千元收入,让我为这里的开发建设多出一把力呢?
新婚第七天,魏广存就送走了妻子。顺便,他给爸爸捎去了第六封信。他让妻子告诉老人:在这个创业的年代里,青年人应当为国家做一番事业……妻子离开营房,他俯下身子钻到车底,保养、维修车辆,整整大干了三天。然后,他接连两个来回,奔波几千里路,把连队安全送到了新的建设工地。锁上车门,他推起小车自己也上了工地。
就这样,魏广存家里只好以每月二百多元雇人来开这台为他准备的拖拉机。一年,要支付两千多元。当兵已经五年的魏广存,每月的津贴费却只有十几元。当然,他还要经常撇下方向盘,架起沉重的小推车,使出比回家致富多几倍、十几倍的气力。但魏广存却说:“家庭致富可以迟晚几年,油田的建设事业却一天也不能等呀!”
在援建工地上,象魏广存这样的干部战士还有许多。他们有的是富裕户子弟,有的家庭困难,有的自己面临转业,但置身在腾飞中的油田,人人胸怀都格外地豁达坦荡,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只想着为国家多建功业。
冯大符是修建飞机场的空军部队中的一个志愿兵。他的家紧靠着广东某特区,家里因他不在缺乏劳力,一直不富裕。参军十四年,他掌握了一身本事。工地上所有的大型机械他都能手到病除。春节他回家休假,同学们拉他转业进工厂,每月三百元工资,外加奖金和各种费用。并许以很快让他的小家庭现代化的诱人诺言。面对着这样的诱惑,冯大符毫不心动。他说:“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需要我的技术。”他在风沙弥漫的工地上开设了重型机械大修业务。机械有损坏,他饭不吃,觉不睡,连夜抢修。不但保证了工程进度,今年以来还为油田节约各种机械维修费达十二万多元。
“只要祖国强盛,我们苦尽累死也是值得的。”在部队援建的水库工地上,连长初秀成也这样说。
1979年2月,初秀成在边防部队时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他英勇歼敌,荣立了一等功。至今,身上还残留着敌人的弹片。部队开赴油田时,他患病。医生劝他先治病。他说:“油田在召唤。我是一连之长,怎能临阵不前。”他抱病带着连队来到了工地。
水库工地是一片大漠荒原,蛇蝎线鼠出没,蚊虫苍蝇成群。夜里工棚潮湿,初秀成作战时摔伤过的腰阵阵作痛,难以入睡。白天和战士们一样苦干十五六个小时。过度的疲劳,使他战伤发作,清晨起床,腰痛得连洗脸也弯不了。可是一上工地,他又象换了一个人似的。他的车子装得最满,推的趟数最多。战士们劝他歇一歇,他依然推着车子飞跑。辅助施工的民工说:“你是有功之臣,还这样拚命干啥?”初秀成呵呵一笑,说:“作为一个军人,在保卫和建设祖国两个战场上都要无愧于前辈和后人。将来,祖国富强了,我就可以自豪地说,我曾为这一天的到来洒过血汗,我奋斗过,拚搏过。”
这豪迈的话语,道出了援建胜利油田的陆海空三军指战员的共同心愿,表达了新一代军人为祖国和平建设建功立业的钢铁意志。(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