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从果农的“自信”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11
第8版()
专栏:

从果农的“自信”谈起
刘汉君
一位外国朋友到烟台梨乡访问,见到处是堆积如山的水果,惊叹之余,为没有保鲜措施而忧虑。果农却不以为然,对客人说:“我的梨腿长,能跑遍全世界;自保能力强,到来年接新果时也不腐烂,而且越放越甜。不愁销售和保藏。”这位果农说话多么自信!
自信,来源于对自己的力量,特别是自己的长处即优势的正确认识和估量。那位果农之所以自信,是因为他熟知自己果品的特点和长处。他很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所谓“扬长避短”中的“扬长”,就是正确估计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这一点在开放改革中尤为重要。看不清、摸不透自己这个地区的优势,就势必会失去自信,在改革的道路上也就迈不动步子了。
与其他十几个沿海开放城市相比,烟台确有许多不如人之处;但是,烟台也确有自己的潜力和优势。烟台人就自信地说:“天堂不及蓬黄(蓬莱、黄县)”嘛!烟台的腹地辽阔,农产品和海产品极为丰富。人均占有粮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花生、水果的产量分别为全国的五分之一;有两千七百里的沿海曲线,盛产刺参、鲍鱼、扇贝、对虾等海珍品,其中对虾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正是利用这些优势,烟台大力发展了旅游事业、食品加工业和对外贸易等。开放不到一年,全市新开辟旅游点有十多处;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二百四十多项;成交额达一亿多美元,相当于开放前的1972年至1983年十二年的三倍半。今后,烟台还要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的优势全部发挥出来,在开放改革的道路上大踏步地前进。
当然,还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如果只因长处而沾沾自喜,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有时也可能使优势转化成劣势。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会“扬长避短”,而且要学会“扬长去短”,努力学会原来自己不会的东西,将“短”变“长”,那岂不更能信心十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