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乘风破浪到世界各地去——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纪念活动的意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12
第2版()
专栏:

乘风破浪到世界各地去
——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纪念活动的意义
林晰
十五世纪初,一支庞大的中国船队,航行在波涛浩淼的印度洋上。这就是人类征服海洋的壮举——震惊世界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苏州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县浏河港),锣鼓喧阗,人山人海,欢送出使西洋各国的明朝使者郑和启航。五百八十年过去了,今天的江苏人民对从这块土地上起航的郑和充满激情,作为东道主,在南京举行了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纪念大会。
纪念民族英雄郑和,在今天有着特殊的意义。1983年4月,由中国航海学会等十个单位共同发起的这个纪念会,得到了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和国务委员方毅的赞同和关怀。两年来,筹备委员会特别是江苏省和云南省(郑和故乡)的同志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诸如:搜集、整理有关郑和的文物和史迹;修整郑和墓和在南京、上海等地筹建郑和纪念馆;组织郑和七下西洋的学术研究活动;征集郑和造像、郑和宝船模型,并力争出版论文集;云南电视台根据朱祖贻创作的《郑和下西洋》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已经完成,在7月11日播出。这部电视剧相当真实地再现当年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场面,参加纪念大会的同志们以极大的兴趣观看了这部电视剧,真令“华夏子孙、豪情振乾坤……”。
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各国,是奉明成祖朱棣之命。出使的动机和目的,正如《明史·郑和传》里所说“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的确,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后,经过洪武时代和建文初年共三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明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等空前繁荣起来,这就产生了扩大国内外贸易的要求。郑和首航率领二万七千八百多名人员,满载丝绸、瓷器、茶叶、黄金、铜、铁等物资出海。这既是送给各国国王的礼品,也是进行交换的商品。郑和的船队,开拓了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把中国同世界联结起来了。纪念大会充分肯定了郑和的历史功绩,认为举行这次规模盛大的纪念活动意义之所以重大,是它将会使我国人民进一步坚信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唯有开放,才有国家和人民的繁荣和富强!
郑和从1405年至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先后七次出航,船队总数量达一千四百多艘,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总航程为十万海里。郑和的宝船,大的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中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平均每条船可坐四百五十人,还装有大批物资。船上携有航海图、指南针等。他的船队数量之多,人员之众,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可以说是举世无与伦比。郑和船队经过的国家,在广大的人民中留下了巨大的影响,他把先进的手工业品和生产技术传播到这些国家,以致今天在东南亚地区,人们还把郑和视为神明,建庙奉祀,数百年间烟火不断。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是我国劳动人民把航海经验和技术用于伟大实践的结果,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宏伟气魄,雄辩地说明了中国人民是优秀的人民,中国曾经是世界上一个强大的先进国家。今天我们隆重地纪念郑和,其特殊意义还在于教育和唤醒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国人可以立足于世界的先进行列,中国人应当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纪念大会认为,郑和航海的壮举及其成就,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学术课题。比如,华侨遍布世界各地,足以说明航海事业的发达,因此,很有必要探讨航海与移民的关系,研究华侨史;台湾一些学者就郑和下西洋发表过许多有价值的论文,希望同他们携手共同来研究;航海事业是世界性的事业,应当交流、切磋,使人类宝贵的航海经验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国际主义者。
正因为郑和具有卓越的航海才能和杰出的外交智略,才能率领庞大的船队,乘风破浪走向世界各地,出色地书写了七次远航的历史光辉篇章。五百八十年弹指般逝去了,但是郑和远航的巨大影响和他的英雄事迹,却永远值得敬仰和纪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