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我是怎样处理党政关系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12
第4版()
专栏:

我是怎样处理党政关系的
黑龙江省延寿县中和乡党委书记 金秀吉
我们中和乡是1984年初实行政社分设的。回顾一年多来的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领导体制变了,领导干部的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也必须相应转变,而党委书记的转变则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乡的政社刚刚分开的时候,不少人都顺不过架来。各项工作基本上还由党委统着,大小事情,还都习惯于找书记。我呢,有时也不分是党委的事情,还是生产行政的事情,仍然自觉不自觉地啥都管,“一把搂”。群众议论说:“选乡政府纯粹是摆设”。群众的舆论,对我触动很大,使我意识到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责任还在我这个当党委书记的身上,主要问题是“一元化领导”的影响在自己头脑里还没有彻底肃清。为了明确书记的职责,我回顾了自己的工作,感到有两个“不行”:
第一,从我乡党员和党组织现状与新时期要求所存在的差距上看,党委书记不带头解决党不管党的问题不行。我们乡有少数党员在新形势下,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滥砍滥伐,耍钱弄鬼,违犯了党纪国法,影响很坏。有个党支部七名党员中就有四名受到党纪处分,其中支部书记、副书记相继被开除党籍。面对这个问题,我察觉到过去乱忙一气,顾不上很好地抓党的建设工作,这不能不算是个严重的失职。
第二,从目前农村工作的特点和建乡以来的实践上看,党委书记还搞以党代政、以党代企的领导不行。过去只抓粮食、集体生产,统购统销,开会一讲,电话一催,广播一喊,就动起来了;现在农林牧副渔全面上,千家万户分散干,还多了个市场、信息问题等等;过去,农民温饱问题解决就满足了,现在,给领导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新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满想“一把抓”,也抓不过来了。在建乡后不久,一次外地一家公司到我乡联系联营问题,因为我外出开会,其他领导没敢作主,来人等不得就到别的地方去了,结果一年可赚上万元的生意就这样泡汤了。事实告诉我,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现代社会,一个乡不形成科学的指挥系统,不建立岗位责任制,不充分调动政、企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是很误事的。
对党政分工的思想认识问题解决之后,我们党委还权于政,还权于企,集中精力抓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抓党的建设,抓思想政治工作,抓经济发展规划,并修订了自己的岗位责任制和工作计划。
政社分设后,乡党委还是要起领导作用的。那么,作为党委书记怎样办呢?我的初步体会是要做到坚持“五不”:
1、不事事挂帅,样样牵头。建乡后,在调整各项工作领导小组的时候,我提出两条原则:第一,凡是领导分工明确而下面又有具体办事部门或专职干部的,不再虚设领导小组;第二,需要成立领导小组的,应由有关人员组成,一律由主管领导牵头,我不再担任组长。我从一些领导小组卸任后,调动了主管领导的积极性,他们对工作都很主动。
2、不会会主持,动辄“指示”。我们共同商定了一条规矩,召开会议,研究哪个方面的工作,就由哪方面的主要领导主持和布置,书记不再逢会必讲。这样,不仅把我从会议堆里解放出来,同时,也树立了乡政府及乡经济组织领导同志的权威。
3、不随便干预,乱批条子。还权于政,还权于企,通常就难在人、钱、物这些实权上。我也不是没计较过,后来还是想通了。我们共产党人,应以事业为重,不能只在权字上打圈子。因此,对属于行政职权范围内的事,我根本不插手。
4、不名放实拢,幕后操纵。刚实行党政分工时,政企组织的某些同志还不敢独立行使职权,工作显得束手束脚,遇事总得向党委或我请示请示、汇报汇报,不敢拍板。在这种时候如果不加以注意,继续象过去那样拢着,久而久之势必助长他们的依赖性,成为党委和书记的“影子”。所以放权就应当放心,除了按规定应当与党委和我打招呼的事情外,一般情况我都鼓励乡长、主任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
5、不分家分心,一旁观战。实行党政企分工,不能分心眼,有了突击性的任务,或者政企部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阻力时,乡党委全力支持。
这样一来,我就超脱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思想政治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