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晋江假药案初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13
第1版()
专栏:

晋江假药案初析
新华社记者 林群英 新华社通讯员 郑祖庵
引起公愤的福建晋江假药案是怎么发生的?一些乡镇企业非法制造的假药为什么能流散全国?从这个触目惊心、发人深省的假药案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记者新近到晋江调查,对晋江假药案作了初步剖析。
(一)
据晋江地区行署今年4月组织有关部门调查,晋江地区所属的晋江、泉州等县市制造假药的乡镇企业共有五十七家,其中有四十五家集中在晋江县陈埭镇。该镇仅涵口村就有二十二家假药厂,全村80%的户制造过假药,因此有人称它“假药专业村”。据陈埭镇党委书记蔡绍利说,1983年和1984年两年,全镇假药产值达二千万元。
据了解,晋江地区一些厂家制造假药开始于1983年,非法生产的假药一百四十多种。这里最早的假药厂是从食品厂蜕变而成的。食品生产一般可获取20—30%的利润。有的人不满足这些利润,他们梦想赚大钱,于是便走上投机取巧的歧途,把食品蒙上药品的神秘色彩,通过各级医药公司打进“公费医疗”这个销路大的流通消费领域。涵口食品厂率先用“快餐银耳”加上大量的白糖,制成“降压冲剂”、“理肺冲剂”、“清肺冲剂”等假药品。陈埭西滨食品厂最早伪造了卫生部门批准文号“闽卫字(81)150号”。恶劣的先例一开,有些人见利忘义,争相以食品厂的名义制造假药。邻近的青阳、池店乡以及当地一些“吃公粮”的单位也跟着创办一批假药厂,生产的假药达几十种。他们伪造的“闽卫”、“闽晋卫”、“闽泉卫”、“闽南卫”、“闽厦卫”等假批准文号达四十九种。
假药要有假商标才能销售出去。晋江假药的假商标,多数也是陈埭镇十几家私人合股的印刷厂印制的。他们还印制了其他一些假药商标、假发票。
(二)
晋江地区的假药厂大部分是农民集资合办的。他们没有制药技术人员,没有质量监测机构,也没有一台象包装盒上所标榜的“现代化科学设备”、“低温操作工艺”、“真空抽压机”,使用的全部是简陋的炉灶、铁锅、竹箕等原始工具,厂房则多为农村的旧民房,或竹棚,有些厂房内苍蝇乱飞,垃圾成堆,包装桌上积满灰尘。药检部门抽样检查发现,假药除含砂糖、植物纤维、淀粉外,根本就没有有效的医用成分,其霉菌数量远远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这类“药厂”是怎么取得“合法”地位的呢?手续倒是很简单,只要到村、镇挂个户头,村、镇抽取产品销售额的1%到2%,就可以得到银行帐号和公章了。
(三)
这些假药又是如何打入全国医药市场的呢?一是靠外地国营厂或“公家”制药厂的金字招牌骗取用户信任。二是通过陈埭镇企业经理部或镇工商所的保健饮料厂外销。三是靠各厂和社会上的供销人员四处推销。
这些推销人员跑到全国除西藏、台湾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虚假夸张的宣传并以电子表、电子笔、自动伞、彩电、摩托车和现金“送礼”贿赂,非法推销假药。一些医药卫生部门的人或受骗上当,或钱迷心窍,同流合污,大量购进假药,甚至不远千里到陈埭订货。
陈埭涵口食品厂于1983年8月与武汉江汉中药店、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签订了十二份合同,总金额三十一万二千零八十元,“赠送”电子表四百只,电子笔一百一十支,自动雨伞三百二十把。有的合同上还标明:订购二百箱药,赠送十四英寸彩电一台,订五百箱,送进口摩托车一辆。
据几个不愿意披露姓名的推销人员透露,行贿的现金从一开始每箱十元直到最后的五六十元,有的当场付款,有的从货款回扣。这些钱有的落入私人腰包,有的成了购药单位的“福利金”。
(四)
晋江假药大量进入医药市场以后,当地的地、县卫生部门不断接到外省市的揭发信。人们不禁要问:在这种情况下问题为什么迟迟得不到解决?
开始,地、县卫生部门向上反映了一些情况,但无人理睬。1983年5月22日,《福建日报》刊登题为《食品工业绽新花》的报道,赞扬陈埭镇西滨食品厂生产“降压冲剂”等药品。晋江地区卫生局闻讯后大为吃惊,派出副局长任梅欣等四人前往检查,发现“降压冲剂”等药品根本没有经过任何卫生部门批准。
晋江地区卫生局为此发出通知指出:“西滨食品厂不符合有关规定,不得生产以治疗为目的的药品,其产品不得在医疗部门、医药供应部门进行推销、出售。”通知主送西滨食品厂,抄报省卫生厅、省医药管理局,抄送晋江县政府办公室、陈埭公社(即现在的陈埭镇),但是没有发生任何效果,西滨食品厂继续肆无忌惮地伪造假药。晋江地区卫生局迫不得已,于1983年11月2日向全国发出通报。
全国各地接到通报后,要求退货退款的函电象雪片似飞来,然而有关企业仍置之不理,假药生产还在发展。涵口村1983年8月有假药厂八个,到1984年8月,竟发展到二十二个,甚至连陈埭镇工商行政管理所也开办起陈埭保健饮料厂,生产销售假药,同时还为许多厂推销假药,从中渔利。尔后,厦门东风制药厂、陕西宝鸡制药厂、西安三桥中药厂,以及其他一些制药厂,也分别以办分厂或合股名义参与伪造批文生产假药。
目前,卫生部调查组正会同省地县三级工作组深入清查晋江假药案。最近,坚持生产假药和制造假商标、假批号的叶明山、林清南、丁国标等已被拘留审查。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