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张姐”——记内江市优秀青年张卫帮教犯罪青年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13
第4版()
专栏:

“张姐”
——记内江市优秀青年张卫帮教犯罪青年的故事
本报记者 罗茂城
最近,在四川省第二次劳改积极分子大会上,一个穿着囚服的青年瞧见张卫朝他走来,便一下子跑过去,紧紧握住张卫的手不放,喊着“张姐!张姐!”叫得十分亲热。
这是他们姐弟俩第二次握手。
人们也许会问:如此亲密的姐弟俩,为什么说是“第二次握手”呢?
1983年春有一天,四川省威运钢铁厂炼钢车间工人潘剑,看到一封字迹潦草的信,上面写着:“威钢炼钢车间张卫收。”他妻子张卫现在威钢职工医院当护士,但过去曾在这个车间工作。因此,他估计这信一定是寄给她的。他把信拆开,只见信虽然写得文句不通,但知道这个写信的人名叫曾维新,现在在四川苗溪农场劳改。从字里行间也可以看出,他对张卫很信赖。
潘剑从未听妻子提过此人。看了这封信,他心中不禁犯疑。
潘剑回到家中,把信往桌上一掷,不高兴地对张卫说:“没想到你在劳改农场还有一个男朋友!”张卫一听愕然。
张卫看完信,不慌不忙地对爱人说:“你真太粗心!你看,别人把信投错了,把‘成钢’误认为‘威钢’了。成都钢铁厂肯定也有一个叫张卫的。”
爱人的误会消除了。张卫立即用挂号把信转到成钢厂,并附信要成钢厂的张卫开导曾维新,要他振作起来,好好改造。
成钢的张卫原来与曾维新是好朋友。他立即给小曾回了一信,信中鼓励他要认真改造以外,还要他写封信去好好谢谢那位素不相识的张卫。
把人生看淡了的曾维新,真不相信天下还有这样的好人。第二天他就给威钢的张卫写了一封感谢信。出乎他意料的是,过不了多久,又收到威钢张卫的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信上说:“是的,你犯罪的教训是深刻的,但仅仅记住教训是不够的,你要用辛勤劳动和无尽的汗水洗刷过去的罪行,争取早日获得新生。”
“如果不刺伤你那有过创伤的心灵的话,你能把你犯罪前后的全部情况告诉我吗?告诉我吧,象告诉你家姐姐一样……”
“姐姐”,多么亲切的称呼啊!一个在监狱里服刑的人,居然社会上有人向他伸出热情帮助的手来,该多么激动啊!
曾维新今年二十三岁,前几年因结伙持刀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他刚到劳改农场时,思想十分苦闷。他给亲姐姐写了一封信,并要求给他寄点钱来。不料姐姐不理解他的心情,钱未要到,得到的是一通责骂。现在看到张卫“姐姐”的信,信中的每句话,象丝丝春雨,滋润着他干涸的心田。他枯槁的心重新萌发了希望之芽。他把信念了一遍又一遍,不禁热泪盈眶。他拿起笔,吃力地给“张姐”写了一封长信,尽情倾诉着自己无限的痛苦与悔恨……
从此以后,张卫与曾维新就以姐弟相称,互相通信。姐姐经常勉励弟弟认真改造,争取立功赎罪;弟弟不断向姐姐汇报,他取得了哪些进步和成绩。曾维新感激这未见过面的姐姐,希望能得到一张照片。
潘剑知道了这些,不无愠色地说:“通信就通信,还要寄照片!他是犯人,何必‘姐弟’相称,喊得那么亲切!”张卫笑着对丈夫说:“这有啥子嘛!你想想,假如你是他,收到我这样的信,会有何感想?我们把三个人的全家照寄给他一张,又有何不好?他犯了罪,社会不应嫌弃他。挽救失足青少年,大家都应该尽力尽责。”一席话,说得潘剑茅塞顿开。
从此,潘剑积极与张卫配合,每次小曾来信,夫妻俩都把错别字圈出来,改正后给他寄回去。他们又寄给他《新华字典》、《青少年犯罪的几个问题》、《青春火焰畅想曲》等书,帮他学习文化知识。此外,还给他寄张卫夫妻俩当先进发的毛巾、茶缸、背心等奖品,意在激励他努力当先进。张卫在信中问小曾还需要什么,小曾来信说:“我什么也不需要,只希望您每月给我一封信。”
在苗溪劳改支队评选1984年度劳改积极分子的时候,张卫热情帮助曾维新进步一事被管教干部发现了,于是支队领导决定请张卫一家来参加庆功授奖大会。
今年3月底,张卫和丈夫带着三岁的小女儿来到苗溪劳改农场。张卫在犯人住地刚下车,小曾马上迎接上去,紧紧地握住张卫的双手,“姐姐,姐姐”叫个不停。张卫也上下打量着弟弟,两人激动的泪花不禁夺眶而出。
“张姐”探望弟弟的消息象长了翅膀似的在农场迅速传开,于是许多犯人都想见见这位热心肠的“张姐”。为满足大家的要求,劳改支队领导准备选十多名犯人代表,和张卫一起开个座谈会。不料许多犯人都要参加,后来一下子来了好几百名。他们看到张卫瘦高的个子,清秀的脸庞,说起话来总是笑眯眯的。于是许多人都情不自禁地向她倾诉自己悔恨的心情,表示自己认真改造,重新做人的决心。那天座谈会一直开到中午十二点,大家还抢着发言。
不久前,共青团四川省内江市委根据张卫的先进事迹,授予她“优秀青年”的光荣称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