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樱花谢了访东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13
第6版()
专栏:

樱花谢了访东邻
本报记者 范荣康
(续昨)
然而,日本也有日本的问题。
著名的经济学家、名古屋大学教授饭田经夫在同我们座谈时说:“二十世纪前半期,美国人订了一个高水平的生活标准,如拥有小汽车、电冰箱等等,被称为‘美国生活方式’。现在,这些东西日本人都有了,他们不知道还应该追求什么。日本经济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发展,有些事情奇怪到不可理解的程度。”
饭田经夫举例说,日本的啤酒,现在已经不是在质量上竞争,而是在容器上下功夫,变花招,吸引顾客。据统计,市场上的啤酒有一百三十种不同的容器,五光十色,有的还带音乐,简直莫名其妙。日本的婚娶喜事,越办越奢侈,豪华得象电影明星、流行歌星的婚礼一样。饭田经夫说:“我忧虑,这样下去,日本人会腐化到不可救药的程度。”
东京大学新任校长森亘教授,从另一个角度提出问题。他说:“从表面上看,日本富裕了。是真的吗?不一定。特别是为了发展经济,失去了一部分精神文明,今后怎样夺回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日本失去了什么呢?森亘教授认为,日本在现代化过程中,失去了一些传统的美德。他谈到古代日本从中国吸取文化,派出遣唐使、遣隋使。那时候,横渡大海,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可能到达中国,但是古人还是不畏风险,一批一批到中国去。现在日本的年轻人偏重于追求物质享受,对自己的文化源泉理解不够。森亘教授十分感慨地说:“技术好赶,文明难学。”他认为,在这种形势下,日本教育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摹仿的时代结束了,不应该再追在别人后边学了,日本应该走自己独创的道路。
在京都风景秀丽的音羽山上,具有一千二百年悠久历史的清水寺里,被尊为“国宝”的古建筑群,都用现代化的内部装饰打扮起来。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大殿里,轻柔的电子音乐代替了木鱼声声。清水寺的方丈松本大圆说:“现代化是时代的趋势,佛教也要跟上时代。”这位身披袈裟浓眉炯眼的宗教改革家认为,日本经济的发展,使一部分人受到物质主义的毒害,甚至杀人、全家自杀,许多社会现象,连警察都不敢管。“我担心,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日本文化到哪里去了!”
著名社会学家富永健一教授的看法又有不同。他援引一位美国社会学家的话说:现代化好象希腊神话中的一只盒子,一打开就关不上了。好的东西,坏的东西,都会跑出来。但是,你不能为了不让坏的东西跑出来,就永远不去打开它。他承认日本现代化过程中有一些消极的东西,“精神、心灵同物质相比较,确有令人担心的一面”,但他不认为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而东京大学的大学生们则有自己的看法。一位同学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行反省,认为主要是过于强调精神统一,使日本走向战争。战后,大家觉得关心物质生活不是错误的,而是更好的。”他又说:“不过,日本人关心物质,也只是表面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追求。遗憾的是,各种主义、宗教,都不能令我们满足。”
另一位同学说:“日本青年的理想是多样化的,这是当代青年的特征。他们关心的事情各不相同,有的只考虑自己的生活,有的最关心音乐、戏剧和电影……”还有一位同学说:“在日本,大学生是最闲的人。日本的教育,从小学到中学都是灌输、拚命地灌。到了大学,精力全用完了,没有劲头再认真学了。老师不出题,也不知道怎么学。”
一千个日本人,对日本社会就有一千种看法。成功、失败,得到了的和失落掉的,精神和物质,过去和未来,迷惘、惶惑……
“我寻找我。我是谁,我从何而来?我在哪儿?”坐在筑波博览会松下馆的电视大厅里,观看以“日本民族和文化的源泉”为主题的特大屏幕电视录像,听到这样的立体声解说词,看到扑朔迷离、纷至沓来的各种画面,蒙古草原上放牧羊群的骠悍骑手,澜沧江畔梳洗秀发的傣族姑娘……我也不禁惘然:这是荒诞的艺术追求还是认真的哲学思考?
日本著名的评论家山本七平回答我说:“日本人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过去,它把中国当老师,后来又把欧美当老师,它只知道自己是老师的学生。现在,它超过去了,突然发现失去了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它正在寻找它自己。”
这种寻找,将给日本人民带来什么呢?
(续完)(附图片)
这些“祈求合格绘马”小木牌,代表着成千上万日本学生的升学愿望。    黎启榕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