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琳琅满目——看“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书画复制品展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13
第8版()
专栏:

琳琅满目
——看“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书画复制品展览”
  杨伯达
故宫博物院于今年十月将要度过她的六十周年。正值这一纪念之前,日本中华书店给我们送来了我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书画复制品,给首都文化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
这次展出的书画复制品,都是我国古代大书画家的代表作或佚名画家的杰作,共五十六件。数量虽然有限,可是陈列于柜内却显得丰富多彩,琳琅满目,蔚为壮观,令人看后为之倾心。就书法墨迹来说,如: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三帖》、《远宦帖》,唐·孙过庭《书谱》,怀素《自叙帖》,颜真卿《祭侄文藁》,宋·吴琚《七言绝句》等等,都是现存手迹极为珍贵的精萃。再就绘画来说,唐人《宫乐图》,五代人的《丹枫呦鹿图》,宋·巨然《层岩丛树图》,范宽《谿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崔白《双喜图》,文同《墨竹图》,南宋·刘松年《罗汉图》,马远《雪滩双鹭图》,金·武元直《赤壁图》,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等等,都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瑰宝。
过去,我们一些研究古书画史的学者常常感到实物不足。譬如,在研究我国古代绘画史,尤其是研究五代、宋山水画时,难于见到代表作。南方山水画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并称“董巨”。在内地,董源尚有迹可寻,而巨然的作品,则难以见到。又如,北宋初年北方山水画以李成、范宽两大家为当时画坛楷模。李成的作品在北宋末年已很少见,于是米芾便提出“无李论”,后世更为罕见。清内府收藏的李成《读碑窠石图》也被运到台湾。当然,我们可以从其传派郭熙真迹来探索李成的艺术造诣与特点。这次展出的郭熙《早春图》复制品,足以说明它的古松巨木、峰峦迭起、云烟变幻、千态万状的意境,出色地反映了大地回春的自然景观,并有助于我们了解李成的艺术风格。过去,我们只能靠有限大小的图录来认识范宽《谿山行旅图》,难以领略其真谛,现在从其复制品可以了解他的用笔、功力,以及“雨点皴”的多种变化,真是一目了然,痛快淋漓。宋·崔白《双喜图》、文同《墨竹图》,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等,都是他们的代表作或不同阶段的代表作。观看这些作品,可以填补我们过去研究的空白,又可以大饱眼福。
还值得一提的是,制成如此精美的复制品的原大照像印刷复制技术。我国古画复制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方法,现在仍行之有效的就是“临摹”,足以乱真。近二三十年,又恢复了木版水印,并应用照像复制,这对保护文物,传播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国内复制古书画技术在处理色彩、追求逼真和大量生产等方面还有不少值得探索之处。总之,行之有效的方法需要改进,先进的技术尚待创造。看了这次复制品展览,得到启发,受益匪浅。真可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由日本中华书店、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的“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书画复制品展览”受到了首都的文物博物馆界、美术界、学术界的热烈欢迎,为广大人民了解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收藏提供了良好机会。看了这些珍贵的复制品之后,更加渴望早日看到它们的原件。我相信这个愿望会变为现实。我们满怀信心迎接这一天早日到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