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应当减少的“曲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14
第1版()
专栏:每周论坛

应当减少的“曲线”
潇雨
“两点间以直线距离为最短。”这是几何学的公理,尽人皆知的常识。社会生活复杂得多,不过基本道理该是相通的。
然而,看看现实,我们却常常发现,为了解决某些问题,两点间不是直线距离最短,竟是某些“曲线”距离最短。
一种可以名之曰“领导同志曲线”。很多读者大概还记得三年前的一条旧闻:上海一位市民为了给户口在外地的外孙女买奶粉,找主管此事的区烟糖公司,请求再三,没有办成。于是他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信反映此事。信从中央办公厅转到上海市委,再转到区人民政府,再转到区财贸办公室,再通知区烟糖公司,问题很快解决了。这不是绕了一个大弯子,画了一条长“曲线”吗?可是对于解决问题来说,它又是最短的捷径。三年后的今天,这种“曲线”到底减掉多少了呢?难说。绕到中央领导同志那里的“曲线”仍然不少,绕到省、市领导同志那里的“曲线”更多。
另一种可以名之曰“舆论机关曲线”。很多问题,群众向直接有关的单位或主管部门反映再三、呼吁再四乃至抗议再五,就是不得解决。最后诉诸舆论机关,报纸一揭露,电台一广播,电视一播放,问题可能较快解决。如果有领导同志的“批示”,特别是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那就解决得更神速。
可见,“曲线”不是提高效率的积极成果,而是官僚主义的消极产物。我们党和国家机关中有些干部,有一种不好的作风:做工作只是面向上级,不是面向群众。他们对来自群众的意见、要求、呼声不是充耳不闻,就是推托敷衍,使许多本来应当由他们解决、也完全可以解决的问题一拖数月甚至数年不得解决,逼得下面的同志不得不绕开“直线”走“曲线”。
几条“曲线”的成功,引来更多希望成功的“曲线”。许多人得出一条经验:要想事情办得快,一是上书中央领导同志,二是诉诸舆论机关。
从中央领导同志到各级领导同志,都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为群众兴利除弊、排难解忧为己任。他们愿意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愿意直接倾听群众的呼声,永远不会感到麻烦。群众直接给他们写信,在很多情况下是必要的,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直线”联系。但是,领导同志毕竟要管全局,抓大事,不可能、不应该事无巨细,样样过问。愿为群众鼓与呼的舆论机关,也不可能、不应该把一切不平之事统统公之于众。大量具体问题和具体工作还是要由直接有关的单位或部门去解决、去处理。如果不论什么问题都要走“曲线”,势必使我们的事业降低效率,蒙受损失。
为了减少这类“曲线”,给各级机关、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制订明确的责任制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教育每个工作人员切实树立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好思想好作风。我们的领导同志满腔热情地倾听群众呼声,认真及时地处理群众来信,表现了人民公仆的可贵品格。但是,在处理这些具体问题之余,最好也能留意一下,其中有没有本来应当由下面主管单位或部门解决的问题却转到自己这里来了。如果有的话就应当查清责任,对造成“曲线”的下属进行严肃的教育、批评以至必要的处分。这样严格要求,有助于进一步克服官僚主义,使各级领导机关和工作部门都同广大群众建立起畅通无阻的“直线”联系,使问题解决得更及时、更有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