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不停产不减收换型改造走新路——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14
第2版()
专栏:

不停产不减收换型改造走新路
——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调查
绍文 刘子放 路戎
编者按: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为了改变产品老化、工厂老化状况,一汽依靠技术进步,运用科学管理,不停产、不减收,完成繁重的换型改造任务,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老企业技术改造的新路。
堪称我国“汽车摇篮”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五十年代建设起来的大型企业,当前的根本问题在于产品老化,设备、工装老化,技术老化。从五十年代生产的老解放“CA10B”型车直到八十年代初,其间没有换型改造。为此,迅速实现产品换型和与此相联系的重大技术改造,就成了这个老企业的历史性任务。
一汽曾派员出国考察,想依靠国外汽车厂家帮助换型改造。1979年到1980年初,国外几家汽车厂曾作出了换型改造的计划。按照这些技术改造方案,仅六个专业厂就需投资二十至三十亿元。这么大的投资,显然是不现实的。最后,他们确立了立足于挖掘内部潜力,依靠自己力量为主,适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停产、不减收,实现换型改造的新路子。自1980年到1983年7月,一汽完成了第二代换型产品“CA 141”型解放牌五吨载重汽车的设计、试验、鉴定定型;从1983年7月开始进入生产准备阶段,计划三年时间,到1986年下半年实现这一新产品的转产。完成这项工程,工厂老化问题将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换型改造工艺浩繁艰巨。“CA141”新车型约有二千六百种零部件和总成要进行生产准备,需要增加和更新设备二千六百多台(套),改造期间要搬迁设备四千台,以及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新建和扩建厂房十一万平方米。还要扩散价值二千万元的零部件给协作企业,等等。改造计划涉及十九个基本生产厂和十七个辅助后方单位。这就要求换型改造必须把产品研制、工艺设计试验、工装设计制造、非标准设备制造、技术引进、基建施工、设备搬迁、外协扩散、安装调试、人员培训、销售储备等十二项工作协调地组织起来。在不停产的情况下,做到生产和换型改造两不误。
在这个期间,一汽把全厂工作重点由生产转移到换型改造上来,建立两套班子,重点是换型改造。他们的具体工作是怎样进行的?
正确处理现生产和换型改造、老产品和新产品关系。在换型改造工作中,统一编制施工计划,统一组织材料、设备供应,统一安排资金使用,统一搞好施工验收等,其中保证换型改造工程为重点。在力量安排上,既要抓好老产品生产,又要抓好换型改造,相互依托,相互促进。这样做,对于既满足市场对汽车的需要,又不减少国家财政收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计划安排上,推行网络技术,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整个工程的管理。把五千四百多项换型改造工作任务运用统筹学理论、时间计划评审法等网络技术,绘制出网络图,从总厂到分厂全部使换型改造工作处于网络计划的管理监督之下。先后制订了产品开发、整车可靠性、生产准备、原材料供应、协作产品供应、制造工艺、工装管理、销售服务等十三个方面的工作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案。把电子技术同网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各项工作进度和运算换型改造工作进展情况,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大大缩短了时间。在测试试验中,除了应用光弹、电测等先进技术,还采用了MTS道路模拟试验台、多点激振器等多种先进的测试试验装备。这种种科学管理和测验方法,为加快换型改造进度创造了有利条件。
除上述做法以外,一汽充分发挥各种经济责任制的作用,促进换型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他们把专项经济承包责任制运用到换型工作中,实行联产浮动岗位工资制度,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汽搞成的技术改造方案概算,只需要投资二点三亿元,不到国外汽车厂家所预计的投资额的十分之一。现在换型工程进展情况良好,不但没有停产减收,还实现了增产增收。很多企业面临着产品老化、企业老化的问题,一汽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