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香港电子工业有绝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14
第2版()
专栏:

香港电子工业有绝招
齐志文
电子产品是香港的第二大工业制造业,远销一百二十二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市场吸纳50%。去年出口总值已突破三百亿港元大关,约占全港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一,是香港工业的重要支柱。
举世公认香港电子工业奋发自强,发展神速。五十年代末期,日本生产的半导体收音机大量倾销香港;1959年香港开办了第一家半导体收音机制造厂,从日本进口零件在香港装配;六十年代初,美国限制日本半导体收音机进口后,香港企业界招徕日本人在港设厂,向美国输入产品。本地资本也认准发展这项新兴工业。当时十分之九的原件取自日本,只要停供一两种主要原件,就会被窒息,1964年外销产值只有九千万港元。六十年代后期,香港电子工业厂商努力降低对日本原料的依赖性,变压器、线圈、电容器本港开始自造。随之又吸引美国资本来港投入,逐渐生产电视机、火箭发射零件、雷达装置等。七十年代,集成电路从实验室进入工厂,计算机、手表、电子钟大量在香港面世。而今,香港已有一千三百多家电子工业工厂,工人约十万多,其中90%是女工,占全港工人的十分之一。
香港电子工业的发展,同企业界触觉锐敏,弹性经营,敏感快捷的应变能力密切相关。美国和一些国家取消电话通讯设备进口管制,用户自由选货后,电话机需求突增,香港一百多家电子工厂纷纷相争,短期内制造出多功能、素质高、各种型号的电话通讯设备机,捷足先登,首先一举占领美国市场,电话机出口总值增加四倍。而后是电脑部件和数据处理器,增长幅度更大。近期,我国开放政策的实施,商业交易活跃,专为中文资料通讯、传真而设计的多效用、高记忆、易操作的小型商业电脑系统、图象传真设备,又一拥而出。
船小好掉头。香港电子工厂百人以上的寥寥无几,五十人到一百人的工厂占25%,五十人以下的工厂则星罗棋布。记者参观了一座小工厂,只有三人,老板负责掌握市场信息,订购原件,推销产品,开拓阵地;有经验的老师傅承担生产任务,设计、制造统归于他;外加一名艺徒当帮手。不肯干随时可辞退,不愿干随时可退职。人手少开支少。厂房虽不过四十平方米,但设备、技术先进。投入有限,产出快,产量大。不断变换、短期收回成本的体积小、重量轻的流行产品,抢先获得时髦产品的高额利润。老师傅曾去过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他说一般电子产品从设计到投产,美国要历时八个月,在香港不出一百天。国际市场一有动静,就及时转向,抢先生产和出口新产品,打出去占领阵地。今年香港的电脑开始伸向家庭门户,于是体积小、性能多的私人电脑如雨后春笋般地推向市场。电子工业发展的另一翼:无线记忆电话系统、高级电脑通讯器材、微型电脑系统、多层次线路板,也异军突起。
锐力抢先,弹性经营,能伸能缩,随行多变,紧紧盯着国际市场潮流的趋势——绝招就在这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