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农村发展在呼唤一代新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15
第5版()
专栏:

农村发展在呼唤一代新人
刘允洲 陈健 高鸿宾
对农村来说,今天的时代是发展的时代。发展的特点是创新。这种创新不仅表现于产业结构的更新,同时有一代人的更新。
农村产业结构变革的实质是农民知识结构的变革
历史发展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农村才真正开始脱出传统农业的旧轨,走向现代文明所倡导的发展道路。已经有相当多的地区,农业在获得自身进步的同时,在整个乡村社会经济中比重下降。这个大趋势,反映了我国农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到来。在这些地区,随着产业空间的拓展,农村的前景明亮了,农民的眼界放开了,传统农业社会的封闭性、保守性、单调性、区域性开始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农村正在进行的产业变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其内容和影响都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
因此,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决不是一件简单的、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想使农村的生产力通过产业结构变革迈向健康发展的坦途,除了要有相应的社会有效需求和协调的产业政策之外,还应该有相应的生产组织体制、市场机制和价格制度的变革。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国农村带有浓厚的传统农业社会的色彩,因而农民的传统生产经营观念、行政组织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判断观念等,都必须有相应的改变。没有这种改变,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难以收效。而这种改变,又要以农民知识结构的改变为前提。可以说,农村产业结构变革的实质是农民知识结构的变革,即农民自身的变革。农民知识结构的变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村产业结构的变革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农民现有知识水准不高是农村发展的“瓶颈”
显然,与我国农村迅速发展的经济活动相比,与历史本身进步的要求相比,当前农民的知识状况是很不适应的。农村人口有近70%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包括文盲),每一万农业人口中大学生不到一名,中专生仅一点五名。值得注意的是,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院校培养的大中专毕业生有一半已跳出农门,未跳出的也很少在农村参加实际的开发工作。目前,在广大的内地和远离城市的农村,到处可以听到致富无门的呼声。农民除了种粮食和从事某些传统经营之外,普遍感到难以有所作为。“干什么?”“怎么干?”成为很多农民困惑的问题。
随着经济改革和行政职能系统的变化,被称为“能人”的农村商品经营活跃分子,正在经济生活中发挥带头示范乃至组织的作用。但是,第一,农村这样的“能人”还十分稀缺,且分布很不均匀。第二,即便是当前被称为“能人”的农民,在素质和知识结构上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亟待提高。应当估计到,这种不足不仅影响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而且在农村整个知识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还会形成不良的示范效应,应当引起我们充分注意。
总之,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广大农民原有的知识结构已显得越来越陈旧和不足。如果说过去的人民公社制度曾经束缚我国农村发展的话,那么农村人才的稀缺和知识荒地的空阔已越来越成为今天农村发展的“瓶颈”;如果说生产责任制的施行、开拓产业空间政策的贯彻是农村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的话,那么农民的现代知识水平的提高则是农村创新发展的决定条件。在现阶段,对有效地开发农村智力、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增强农民现代意识的意义,应当有充分的认识。
迄今为止的经济发展史使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相对于自然资源来说,社会资源在经济开发中的意义与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资源开发愈是充分,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就愈高。尤其在我国,农业的自然资源并非那么优裕,农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更须依重于开发农村中潜力最大、最为丰富而且开发成本最低的资源——农村智力资源。
因此,花大力气突破农民知识结构不佳这个“瓶颈”,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宏大工程,抓得越早越主动,抓得越晚越被动。值得注意的是,对这样一项宏大工程,许多人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
建立教育和经济开发的一体化机制
人才开发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二是使用。两者间构成一种互促机制:教育开发得越充分,人才利用的前景就越好;人才使用得越有效,教育开发就越有动力。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没有把经济工作列为农村工作的重点,整个农村并未形成对人才的社会要求,现代知识发挥作用的广阔天地并未开拓,农村教育因此从根本上缺乏动力。我们的教育忽视经济开发,教育和经济开发之间并未形成有效的互促机制。
这几年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农村对人才和知识的社会有效需求急剧增加。与这种需求相比,我们的教育制度和劳动人事制度还很不适应,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
现行农村教育体制,尤其是中高等教育体制,除了课程陈旧、方法落后、结构失重外,要害是没有把培养目标转移到面向农村发展的实际上来。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讲求用最少的资金、最短的时间,培养最适用的新型人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尽快建立农村教育和农村经济开发的一体化机制,结束两者分离的局面。
应当看到,建立这样一种机制的时机逐渐成熟,其基本条件是农村经济开发日趋活跃。面对这种情况,农村教育体制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按旧有模式办下去;二是对现存体制小修小补;三是动大手术。从目前的时机和长期发展的需求来说,我们认为农村教育改革应该从如何实现教育和经济的一体化入手,置目标于培养农村一代新人。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近期对策。以开发农村成人智力资源为主,同时切实抓好农村的系统教育。农村成人智力资源荒废了许多年,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已成为开发效率最高、最易于短期见效、也是最丰富的智力资源。要鼓励社会各界多途径办学,不拘一格育人才,特别要注意对农村“能人”继续培养教育。施行农村成人教育,要紧紧围绕农村开发实际。
——中期对策。以开发中高等教育为主,加强富有实效性的专业教育。农业学校与所有面向农村的学校,都应以农村开发为中心,培养农村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越是较高的教育层次,越是要把教育的有效性放在首位。
——长期对策。加强系统教育的改革与建设,从婴幼儿开始,直至成人的教育与再教育,结成密集的农村教育网络,实现教育、经济、社会之间互相促进的完备机制。为此,必须以战略的眼光审计农村教育,尽一切可能逐步增加智力投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