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先秦诸子初探》介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15
第5版()
专栏:书评

《先秦诸子初探》介绍
崔之清
刘毓璜教授的《先秦诸子初探》(下称《初探》)最近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长期艰苦探索与研究先秦诸子的学术成果。
《初探》系统论述了先秦各大学派的学术源流与内容,以及各学派之间的论争、交流与融合。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分析了百家争鸣时代复杂而活跃的学术形势,使我们对先秦诸子产生多层次的动态的新认识。
在儒家孔子的评价上,作者以《左传》、《国语》为主要材料依据,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作者认为,“就发生程序说,孔子虽不代表中国学术的起点,却是学派活动的最早组织者”。既不同意孔子企图复辟西周奴隶制的说法,也不赞成无原则地拔高与美化孔子。作者认为,孔子受贵族保守主义传统约束,主张依靠开明贵族,改良现实社会,以张公室。在儒学发展流向上,《初探》认为,思孟学派代表了孔门嫡传,荀子则趋向儒学异端,摆脱了孔门传统。
对老子的研究,《初探》不同意传统的“隐士哲学”的论断,认为老子不是消极遁世的思想家,他有自己的功利主义。老子学说后来向左右两翼转化:杨朱、庄周是右翼代表,特点是消极避世;黄老学派是左翼代表,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功利主义。
在法家研究上,《初探》指出,法家发源于战国中叶的东西两个流派:齐国的管子之法与三晋的商鞅之法。战国后期,韩非综合了两大法系的特征,融合贯通,形成新的学派。法家的主要进攻锋芒总是指向人民。所谓“反对奴隶主贵族复辟”的论断不过是主观臆测,缺乏客观史实依据。而且秦汉以后,法家学派已经消亡,所谓“儒法斗争”亦随之不复存在。
《初探》对先秦诸子中的边缘或综合学派的研究非常注意,这正是先秦思想史研究中的薄弱领域。由于材料散佚,《初探》作了大量艰巨的探隐钩沉工作,对杨朱、黄老、名家、阴阳家、杂家、墨家等学派逐一加以考察,阐明了它们的主要思想特征、学派流向及学术影响。
作者在史料的取舍上坚持运用先秦诸子的第一性资料作为立论的根本依据,同时,注意采用考古发掘的最新成果,力求材料真实可靠。如老子研究中,《初探》以长沙马王堆发掘的帛书作为基本材料,揭露了王弼注本的篡改,为老子的功利主义倾向提供了证据,得出了新的学术结论。
《初探》在体例上也有其特点。作者把有关同一学派的论文加以组合,形成系列,并抓住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思想的基本层次与学术贡献,重点加以论述,从而使先秦诸子研究别开生面。同时,作者在考察学派活动的过程中,密切联系当时的社会矛盾,表现出春秋战国的时代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