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小红匾”的引力——蕲春县创建双文明户活动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16
第4版()
专栏:

“小红匾”的引力
——蕲春县创建双文明户活动纪事
本报记者 龚达发
小红匾在湖北省蕲春县有特殊的“魔力”。
有些姑娘找对象,先要看男方家门口有没有小红匾。
一个缝纫个体户原先每天只收到三件衣服的活,挂上小红匾后,现在他的活做也做不完。
一位六十多岁的山村老太婆,为了争取挂匾,宁愿不要“接香火”的孙子,支持两个儿媳妇实行计划生育……
小红匾约四五寸宽、七八寸长,上面写着“双文明户”几个金字,由各级党委、政府授予那些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家庭。
蕲春县重视两个文明建设,是在1983年以后。当时”,由于“土地联了产,干部无法管”,一时封建迷信、赌博、偷盗迅速蔓延,社会治安混乱,刑事案件上升。1982年,不到二千四百平方公里的蕲春县,筑起了一千二百多座小土地庙。
严重的现实迫使该县各级党委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但是,效果不理想,评出的精神文明户在群众中没有号召力,群众最羡慕、最眼馋的是那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得好的双文明户。
自1983年,彭思区五岳村党支部首先开展创建“双文明户”、“双文明小组”的活动,把广大农民引到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的轨道上。党支部要求每个党员、村组干部除把自己家庭建成双文明户外,还要联系一二个农户,帮思想、帮技术、帮找致富门路,促进一好变双好。农民丁元昌家人口多。他认为是穷鬼缠身。于是请人画了一张钟馗图挂在门前“赶鬼”。村长张长安开导他信鬼神挖不掉穷根,勤劳巧干才能走上富路。并帮他凑钱办起了“丁记豆腐店”。为了帮助更多的农户摆脱贫困,张长安自费跑了四个省的四市十县,引进技术、设备,办起了钢丝加工厂。他办厂厂门朝“难”开,全厂16名工人,困难户子女占了12名。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成了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1984年,全村有四十九户跨入了“双文明户”行列。
创建“双文明户”活动,使一些有志于带领乡亲致富的人有了用武之地。横车镇农民顾杜娥勤劳善良,乐为他人解忧愁。但过去她家不富裕,“有星难照月”,常常干着急。去年初,镇里号召开展“双文明户”活动,她就同爱人商量,让爱人和儿子外出承包砖瓦厂,她自己除种好责任田外,养了几百只鸡,几头猪,还兼做缝纫,加工手套、工作服。去年纯收入六千多元。有了钱过去无力做的现在能做了。去年以来,她先后为一百六十多困难户发展商品生产资助四千多元。南征乡三十一岁共产党员王文华靠科学致富以后,自费办起家庭文化室,购买大量书报供大家阅读,还为全村有阅读能力的二十六家赠订了科技小报,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一百多条。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形成了“科学热”和助人为乐的新风尚。
“双文明户”活动象和煦的春风,很快吹遍蕲春的每个角落。
县城漕河镇开展创建“双文明个体工商户”活动效果尤为显著。经营“美而时”百货店的二十七岁的女青年吕金莲是县城名气很大的“双文明个体工商户”。她文明经商,薄利多销,奉公守法,赢得了顾客的好评。今年5月底,有位江西人出差蕲春,天热了想买一双四十二码凉鞋,跑了好几家商店没买到。最后来到“美而时”,一连试了好几双都不合适,摇头连说“算了,算了!”吕金莲想起另一家个体户可能有大号鞋,一面请客人坐下喝茶,一面打发爱人去找。当客人穿上合适的凉鞋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吕金莲等人的行动成了县城几百个体工商户竞相模仿的榜样。个体户管玉梅过去为了多赚钱,卖瓜籽包四层旧报纸,卖茶水掺凉水;卖百货,看货就要人买,不买就骂人。卫生防疫站收过她的执照,工商所罚过她的款。但收效不大。自从开展“双文明户”活动以后,她看到顾客都愿意到双文明户去买东西,眼看别人的生意越做越好,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差,开始自我反省,服务态度慢慢变好了,生意也逐渐兴旺起来,更加增添了她争创双文明户的劲头。当我们访问她的时候,她的小摊前已挂上了“双文明个体工商户”的红匾。
两个“文明”一起抓,使个体户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爱吵架骂人的服务态度转变了,短斤少两,克扣顾客的现象减少了。1983年3月,工商所对全镇一百三十七户个体商贩的衡器进行检查,一次就没收了三十七杆不合格的秤。今年的检查,除两户新开业的个体户外,再没有发现在衡器上“搞鬼”的了。
双文明户活动在蕲春虽然只有一年多的历史,但发生的变化却是明显的。全县已经涌现出双文明户四千二百八十五户;还有一大批双文明村(组)、双文明单位。曾经猖獗一时的赌博、偷盗、封建迷信已经基本绝迹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