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不甘沉沦 三十而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18
第4版()
专栏:

不甘沉沦 三十而立
山西榆次市日用钢管厂孙宪生,今年三十岁。他荣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自学成才奖,给他三十岁生日留下了最珍贵的纪念。难怪有人称颂,三十岁,是金子般的年华:“青春的火焰在燃烧、升腾,散发出成熟的光和热;童年时代的理想在这个年龄变成现实。”
同所有的同龄人一样,孙宪生被十年内乱夺去了学习读书的机会。当祖国即将腾飞时,他深感自己伤痕累累,有过被时代遗弃的忧伤,有过不能报效祖国的痛苦……
读小学时,孙宪生聪颖好学,成绩优秀。同学们称他“小专家”。孙宪生嘴上不言语,心里却想:长大后我一定要上大学,做个“大专家”。1977年,大学恢复高考制度。孙宪生兴奋地填写了报考志愿,领取了入学准考证,盼望着高考日子的来临。但不久,愿望象肥皂泡一样破灭了,市招生办取消了他参加高考的资格。理由很简单:右腿残疾。
无情的消息,使这个倔强的小伙子流下了绝望的泪。回头看看,自己才二十二岁,就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路:
两岁患小儿麻痹症,行路不便;十一岁“文革”开始,学校停课“闹革命”,从此辍学;十四岁,父亲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含冤而死;十五岁,全家被赶到农村劳动改造;二十岁,回城待业,靠做临时工求生,后来,几经周折,才分配到日用钢管厂当会计;如今又……这是不堪回首的路。
难道短暂的一生,真的没有温暖和欢乐吗?孙宪生反躬自问。记得孩提时代,他家附近有一家不大的开架书店,孙宪生一放学,就到书店找书读,有时书店下班关门,他还想不到回家。一位服务员阿姨,见这孩子被书迷住了,又看看他的腿,非常心疼,破例让他把新书带回家看,第二天再还。从此,孙宪生以书为友,熟悉了华佗、孔子、李时珍、高尔基、保尔、华罗庚等许许多多名字。是书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力量,是书敲开了他自学的大门。为了寻觅知识的欢乐,在乡下,孙宪生白天拖着残疾的腿,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晚上自学初中、高中所有的课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孙宪生决心主攻会计专业,把自己的工作岗位作为成才的基地。
当时,孙宪生手头只有一本企业管理手册。没有书籍和资料,怎么办?他怀着求学的欲望,给山西财经学院写信,恳求买一套学生用的财会教材。学校很快复信同意。接到了回信,孙宪生坐长途汽车去太原,到山西财院教育处,老师们非常热情接待他,琳琅满目的会计专业书任他挑选。
自学,没有时间不行。孙宪生每天上下班要花两个小时。为了确保时间,他索性搬到办公室,一住就是几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父亲的冤案得到彻底平反,这给他发愤自学增添了力量。他感到作为一个企业会计,单纯学习我国财会知识是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还要努力学习外国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于是,他在学习会计专业的同时,又起步学习外语。1981年参加晋中科协举办的日语考试,取得八十四点五分的好成绩。几年来,孙宪生先后学习了会计专业近二十门课程,翻译了两本日语会计专业书,整理了一百万字的资料和笔记,撰写论文十六篇。经过刻苦自学,孙宪生取得晋中地区会计师职称考核第一名、论文答辩名列前茅,被破格评为会计师。1983年5月,孙宪生被任命为榆次市日用钢管厂副厂长。
采访这位三十而立的青年时,他告诉我们,最近他要参加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刊授结业考试。祝愿他再次成功。
本报通讯员 永宁
本报记者 张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