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英雄父子——援藏建设中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7-19
第2版()
专栏:

英雄父子
——援藏建设中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殷可善 孙勇
这次支援西藏四十三项重点工程建设,象战争年代人们踊跃参军上前线的情形那样,出现了许多父子和兄弟共同报名、并肩战斗的佳话。南通市第四建筑安装公司一零七队队长沈学成父子和翁婿六人援藏建设的事迹就是一个实例。
沈学成是一位年过五十、两鬓斑白的老师傅了。去年春天,建筑安装公司召开大会,动员四十五岁以下的青壮年职工参加援藏建设时,他第一个站起来说:“别看我年纪大了,但身体很好,我请求带队伍进藏,保证完成党中央交给的任务!”
他的话音,象洪钟一样振荡着全场,在职工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同他在一个部门工作的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婿见老头子带头报了名,自然不甘落后。他们凑在一起碰了碰头,也争先恐后地提出了参战的要求。
这件事一传开,许多乡亲露出了惊讶而又奇怪的神情:老沈不是打算马上盖新房吗?他们爷儿几个离家以后,房子怎么盖?他那四间快要塌顶的老房子又怎么住呢?
想不到,沈学成自有“绝招”。他说:“支援西藏建高楼大厦是国家大事,自己盖房子是芝麻小事,没法比,以后再说吧!”回到家里,他先跟老伴和七十六岁的老母亲讲明道理,然后同儿子、女婿找来几根柱子和材料,七手八脚地把断裂的房梁和塌陷的屋顶支撑修理了一下。
家事安排已毕,老沈又作出一个重要“部署”:让老伴专门备了一桌酒宴,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家庭聚餐会。他对儿子、女婿发表“讲话”:“这次咱们参加援藏建设,是代表江苏省和南通市的,也是代表全家人的,一定要为家乡人民争光,决不能马马虎虎,需要立个规矩。”老伴也从旁帮腔:“家里的事你们不必操心,只希望到那里好好干。谁要给老头子脸上抹了黑,回来我可不答应!”老两口一边吃,一边讲,把儿子、女婿说得个个激动不已。酒过三巡,大家七嘴八舌,来了个“约法三章”:一、不怕吃苦,不怕累,努力工作;二、讲风格,讲团结,讲协作;三、听指挥,守纪律,服从领导。
近一年多来,沈学成父子翁婿六人在西藏高原上,一直按照这个“约法三章”忘我工作,奋勇拚搏。
同老沈一样,他的儿子、女婿都是知难而上,勇于拚搏的人。在施工紧张的时节,他们往往几天几夜不下“火线”。担任瓦工班长的大女婿黄元良和四女婿钱裕松还经常利用午休时间,结伴到施工现场准备材料,或者检修机具。
现在,他们六个人分别立了二等功和三等功,客运站工程也即将完工。他们还想为援藏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